
本周的心理沙龙,由资深
心理咨询专家王主任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心灵探索之旅——心理剧。
与传统戏剧不同,心理剧摒弃了预设的剧本和台词,让参与者自由发挥。王主任解释道,传统戏剧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受限于编剧和导演的构思,演员只是在演绎他人的人生。而心理剧则是一场真实的内心历程再现,让参与者在即兴表演中展现真实的自我。
此次心理剧的主题聚焦职场,故事设定在一家护肤品销售公司。新入职的两名员工翘首等待客户资源,主管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对接经理与新人,经理掌握着客户资源分配的最终决策权。角色分配迅速确定:B主动请缨饰演经理,A跃跃欲试挑战主管角色,C和D则分别化身新员工甲与乙,一场职场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B(经理)一开场便展现出强大的领导气场,关切地询问新人的适应状况。A(主管)提议利用老客户资源让新人尝试,这一建议立即获得经理认可。随后,主管将客户资料分配给C和D。拥有销售经验的D(员工乙)坦诚表示自己此前从事食品销售,对护肤品专业知识所知有限,期望能得到更多指导;而经验匮乏的新员工甲(C)则想了解沟通时应注意哪些步骤。主管当即给予积极回应:“遇到问题共同解决。”
故事在复盘环节迎来高潮,C(员工甲)反馈虽仅成功联系上三家客户,但其中一家需订购一万箱,希望申请更大力度的折扣,主管即刻拍板:“一万箱可以打七折!”D(员工乙)则无奈表示十家客户仅联系上五家,且负责人更换,目前仅有合作意向,主管随即表示会批清仓品作为赠品助力其重建信任。主管向经理汇报后,经理明确折扣上限为七折,并承诺若大单谈成将奖励员工甲。
表演结束后,王主任让参与者相互点评。有人夸赞B饰演的经理领导范十足,有人笑言A饰演的主管过于理想化,现实中的主管往往会适度打压员工,而这位主管对员工有求必应,显得有些讨好。还有人特别提及C,尽管一万箱订单略显夸张,但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着实令人动容。
最后,王主任总结道:心理剧的魅力就在于“本色出演”,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都投射着潜意识。A所塑造的主管角色完美地承上启下,反映出她在真实职场中善于协调的特质;B主动选择经理角色,彰显她渴望领导他人、不甘屈居人下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在实际工作中或许不太服从领导指令;从D所饰演的员工乙能够看出D在职场中是个做事踏实稳重却缺乏亮点的人。而平时谨小慎微的C,竟在剧中爆发出惊人魄力,让大家看到她潜藏的突破潜力——或许只需一个恰当的时机,这份潜能便会真正释放。
这场心理剧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角色扮演,更是一面映照心灵的明镜。参与者在即兴表演中不经意间展现出的人格特质与心理需求,正是心理剧最具魅力之处。
心理咨询师 朱俊彦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