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视频剪辑的主要内容为对自我认知的失调。连线的观众把自己是自卑、不自信、低自尊归因为相貌不好,因此决定去整容。
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当人们的行为、信念或自我认知之间出现矛盾时,会产生心理不适,促使人们调整想法或行为以减少不适。在本次的连线中出现的认知失调现象是:“我因为不够好看,所以不自信”。这种归因方式看似合理,实则隐藏着逻辑陷阱——它把复杂的自我价值问题,简化成了单一的外貌评判。低自尊者往往倾向于外部归因,即把失败或负面体验归咎于不可控因素(如外貌),而非可控因素(如能力、努力)。这种思维模式会形成恶性循环,一旦认定“我不够好看”,就会选择性注意符合这一信念的证据,而忽视反例。为了避免“努力后仍失败”的打击,干脆放弃尝试,进一步强化“都是因为我不够好看”的信念。
事实上,心理学研究发现,外貌对自信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真正影响自尊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外貌,而非外貌本身。要摆脱这种困境,关键在于调整归因方式和重建自我认知,要挑战错误信念、扩展自我价值维度。外貌只是人的一个属性,而人的价值是多元的,真正的自信,源于自我接纳。
心理学中的自我差异理论指出,痛苦源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但关键在于——你的“理想自我”是否真实?还是社会灌输的幻象?健康的自信不是“我最好看”,而是,允许自己不完美,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的眼光。
心理学实习生 刘思佳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