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的心理沙龙活动,由资深
心理咨询专家王主任带领大家进行团体心理沙盘活动。经过六轮摆放,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呈现在大家眼前。由于此次沙盘为无主题沙盘,大家先为沙盘取名,经过讨论,沙盘最终命名为追求理想。
随后进入沙盘讨论环节,众人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最后一位参与者挖掘出的那条“大河”上。王主任顺势引导大家:这条河在整个沙盘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有人认为它为沙盘注入了鲜活的生机;也有人提出河流自然将沙盘划分成两个区域——一边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空间,另一边则是充满野趣的自然天地。王主任总结道,大家的观察都很精准,沙盘中的地形往往象征着人生规划,而水作为生命之源,这条河不仅赋予了整个沙盘内在的力量,更让这片小天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这场由六人共同完成的团体沙盘,实则包含了六个“小世界”,每个人摆放的沙具都藏着独特的倾诉。随后,王主任带领大家逐一解析每个人的“小世界”。其中,F的沙具摆放格外引人注意,大家便先从她摆放的沙具开始分析。她的沙盘中,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站在显眼位置——那猴子既能上天入地,又爱打抱不平;不远处,还有个父亲扛着孩子的沙具,满满都是温暖的力量。王主任轻声询问起她的家庭,原来在F的家庭中,父亲大男子主义且不顾家,母亲操持家务却内心缺乏力量。王主任指出,F将自己的期盼藏在了沙盘中——比如渴望家庭其乐融融,希望父亲能多一份责任感与关爱。无论是团体沙盘,还是个人沙盘,许多沙盘摆放者常会把现实中未实现的愿望悄悄放进沙盘中。
值得一提的是,B的摆放与F形成了巧妙的呼应。她在F开凿的河流旁放置了许多植物,不但美化了河岸,更是给河流找到了源头,让原本可能沉寂的河水“流动”了起来。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F的摆放更显创造性,而B则像一位默契的辅助者。
最后,王主任指出,今天的团体沙盘鲜明体现了“互补性”特点:有人开河,就有人在岸边种植物、在河里放鸭子,让河流充满生机;有人建图书馆,就有人在馆旁放置人物,让建筑有了人气。团体沙盘的治愈性,正藏在这种互补里——在彼此呼应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将这片“家园”建设得愈发完整而美好。
活动结束时,每个人感觉心里暖暖的,原来一群人慢慢拼凑出的不仅是沙盘,更是彼此心里缺失的那块拼图。如果你也对这种独特的心理探索方式感兴趣,不妨关注我们后续的活动。让沙盘成为你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的新窗口。
心理咨询师 朱俊彦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