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树人绘画测试作为经典的
心理学投射测验工具,通过让被测者自由绘制房屋、树木和人物三个元素,可深入分析其潜意识中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及情感需求。在本周的心理沙龙上,资深
心理咨询专家王主任便带领大家,对两名大学生的房树人画作展开了解读。
王主任首先分析的是A的作品。她引导大家先观察画中的房子:这所房子画得格外小,仅有一扇紧闭的窗户,且窗户位置远高于门,门也画得极小。现场有人直观地感到压抑,还有人觉得它像一座监狱。王主任解释道,房屋在绘画中象征着家,也代表着一个人的原生家庭。A画出这样的房子,其实是在潜意识中表达“家是一个类似囚笼的地方”——那里让他感到压抑、不开心,这也说明他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可能存在问题。
再看A画中的两个人物,都是简单的火柴人。王主任提出:“为什么会画火柴人?这往往意味着‘人’在他的心理世界里并非最重要的存在,至少他目前没有值得尊重、在意或深爱的人,情感世界相对苍白。” 这时有人提出疑问:“会不会是因为有些人不擅长绘画,才会画火柴人?” 王主任回应道,她确实见过不少画火柴人的作品,但有些画作中,三四个火柴人是手牵手的,这种肢体连接是情感联结的体现,能反映出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意流动。而A画中的两个火柴人,只是孤零零地站在房子两侧,彼此毫无互动,更没有任何情感连接。
最后看A画的树:画面中的树只有树干和树冠,看不到明显的枝杈。王主任指出,树木在绘画中象征着成长过程——正常情况下,人在成长中会经历迷茫、兴奋、曲折等种种体验,最终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但A画的树,却把许多枝杈都隐藏在树冠里;尽管树上画了不少果实,显示出他心中有美好的期望,却缺乏将期望付诸实践。
接着,王主任分析了B的作品。相较于A的作品,B的画作丰富了许多:画中树木丛生,显得郁郁葱葱,还画了一群人在嬉戏玩耍,但值得注意的是,B特意在画面中添加了一条河流,将自己与欢乐的人群隔开。这个细节生动地反映出其矛盾心理:既渴望社交又缺乏主动交往的勇气,暗示着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
整场解读活动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房树人绘画就像一扇通往潜意识的窗户。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构图和细节,实际上都承载着画者未曾言说的心理密码。这种投射测试不仅能帮助专业人士理解被测者的内心世界,也让普通人对“绘画即表达”这一心理学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心理咨询师 朱俊彦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