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稀缺性与饥饿营销
2.社交认同与从众效应
当个体无法判断行为的正确性时,会参照他人行为。拉布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传播形成群体认同,推动更多人跟风购买。不管是盲盒开箱垂类的博主,还是非相关的其他分类的博主,抑或是有着更大影响力的明星和网红,都开始关注拉布布并发布相关的推文和视频。而正是这些KOL(关键意见领袖)的推广和用户的“晒单”行为,加上大数据的识别和推荐,很容易在相同时间刷到和拉布布相关的图文视频,逐步形成一个“全世界都在喜欢拉布布”的氛围,进而强化了“拥有拉布布=时尚潮流”的认知。
3.收集癖与完型心理
人类天生就有完成集合的冲动,譬如集邮心理等。拉布布的系列化设计触发消费者的收集欲望,在未完成时,容易引发心理不适。所以部分用户会持续购买产品,以此来填补内心的“缺失感”,甚至形成强迫性消费,这也是盲盒类产品共同存在的效应。
4.身份象征与自我表达
消费产品成为个人价值观的延伸。拉布布的亚文化属性,让消费者通过收藏表达自身的“独特性”或“艺术品味”,进而满足自我呈现的需求。同时也有部分用户通过稀有款炫耀社会地位,并逐渐形成圈层认同。
总结:
拉布布的成功是多重心理机制叠加的结果,在短期内主要依赖不确定性奖励和社交传播,长期里通过IP故事和用户情感投入构建文化符号。其模式反映了当代消费主义从“功能需求”向“情感需求”的转变,也揭示了社交媒体时代群体心理的易感性与传播威力。
心理学专业实习生 郭欣贞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