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同性恋专栏 >> 正文

同性恋专栏

心理学家谈同性恋

2014/7/1 15:17:32 编辑:心灵花园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本人对同性恋非常宽容,虽然他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性的停滞发展",但并不认为同性恋性倾向是禁止一个人成为精神分析专家的理由。1921年,他写信给一位同性恋者的母亲说:"同性恋并不是什么优越,但也不是什么羞耻、恶性或退化。它不能被归类为疾病。"
    但美国早期的精神分析专家大多数在二战前从欧洲大陆移民而来,他们对同性恋持着相当僵化的立场,坚持将它病理化。1956年,爱德蒙·伯格勒博士在一篇论文中走得更远,他说:"不管他们的举止是否得体,同性恋者都是不可能讨人喜欢的。就象所有的受虐狂一样,他们遇到强人时,会显得很柔顺,而对待弱者则蛮横无理。"
    直至1993年,学院中只有两名公开的同性恋者接受职业训练,保罗·林奇博士就是其中一名,他认为精神分析学界对同性恋的偏见并不是来自刻意的顽固,而是因为这项职业太自我封闭。"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接触到一位同性恋朋友或相识者,一走出办公室,他们就找不到人谈谈同性恋。"他说。
    林奇认为自己刚加入学会的培训时,周围人的反应非常积极,他回忆道:"当时里面公开的同性恋者很少,所以我有些担心,但他们似乎很需要对这方面有更多了解的人。"在第二年的培训中,他发现所用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具有恐同主义倾向的文章,于是公开提出了质疑,结果学院马上采取措施,修改了课程。"他们的确采取了努力,并向我表示感谢。"林奇说。
    虽然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但很多精神分析专家用来诊治病人的理论却仍然很过时。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格的正常发展会使一个人被父母中异性的一方所吸引,并与父母中同性的那一方产生竞争,我们平时所说的恋母情结就是如此。同性恋是这个发展中的"脱轨"现象,也就是所说的"停滞发展"。虽然弗罗伊德声称同性恋的成因并不明确,但后来的理论家认为他源自为早期的心灵创伤或者父母的抚养不当。
    理查德·弗里德曼博士曾于1990年发表了《男性同性恋:从当代精神分析角度来看》一书,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他在书中将精神分析理论和基因学以及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他指出,当代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性欲望在5岁至10岁间产生,这比弗罗伊德提出的年龄要晚,而且这个欲望并不针对父母中的任何一方。"由此可见,男性同性恋并非什么停滞发展,他们根本不会被母亲所吸引。"弗里德曼博士说。
    伊赛博士也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写男同性恋的发展,他认为那些拿传统理论来试图治疗同性恋的专家所造成的伤害大于益处。"我给一些曾向传统分析家求诊的人做过咨询,发现好多分析家仍然坚持异性恋理论。"
    罗伯特·加拉泽-列维博士和伯特兰·科勒博士是芝加哥的两名精神分析专家,他们对有关同性恋的科学研究做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估,希望这些进展对精神分析领域也有所借鉴。他们的研究报告受到美国精神分析学会的赞助,并将于明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总结道:"同性恋不与任何精神疾病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包括精神分析治疗和基督教治疗在内的任何治疗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性倾向。"
    但加拉泽-列维博士和科勒博士同时也指出,关于同性恋的生物性成因目前还没有能够给出强有力的证据,这方面还需要有更一致的理论解释。"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信息,"加拉泽-列维博士说,"我们也强调目前还未知的东西,同时也不必因此而感到惊慌。"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边缘同性恋者的心理分析
  • 下一个信息: 同性恋是心理疾病吗?
  • 相关阅读

      好人借钱必还,孬人还钱很难  对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有哪些好的教养方式
      太依赖社交软件怎么办  我不想要女儿
      开饭店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人际关系的有效处理能够帮助我们快乐成长
      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的秘诀  人类的毁灭本能是这样来的
      中国人惯有的沟通模式,你了解到了吗  给予是爱的表现,爱不单单是给予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