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似乎大家都不能避免客套这一关键词。很多时候,经历事情的两个人可能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碍于面子,他们不会当众指出,说我觉得这个应该是这样的观点,那个应该是那样的观点。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大多会听取他人的观点,但是不做表态,保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中庸之道。反之,如果一个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人群中,会被认为是比较冲动的那一类型。因为冲动而得罪人这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以上的文字并没有让人感受到中国人在沟通上的特点,那么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场景的细节描述,来告诉大家中国人是怎么沟通的。
中国人是特别注重排场的人,要说在中国的电影,被奥斯卡提名的总是那些具有超大排场的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电影。说到这类型的电影,就会想到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大导演。不可否认,排场是中国人讲究的。排场往小了说就是面子。中国人都是好面子的。说到排场面子这一类的事情,除了张艺谋,冯小刚的电影之外,还有春节时,家庭成员的聚会。大家在一个包间,一桌酒席上吃饭,聊到兴头的时候,都会拍案叫好。可就是再好的聊天都会有要散场的时候。因为聊天而耽误了酒店营业员的下班,而营业员又什么都不说的话,说明酒店的工作人员有很好的服务意识。那关于酒桌上的散场,大家都是怎么表示的呢?通常请客吃饭的那个人会以寒暄的口吻说,要不要再加点什么菜,大家不要客气,想吃什么就说。这样的话语一出,粗枝大叶的人还真的会再点几瓶老酒,几个小菜,然后继续他们的聊天;但是一些细心的人就会听到请客吃饭的人话外的意思,差不多就可以收拾收拾准备走了。也就是说,中国人的逐客令是通过反语来表示的,这样既不伤大雅,又可以达到目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个在情感上很执着的人。对着自己已经远走的女友念念不忘,被友人劝说好几遍,可以去寻找新的感情了。可他们就是不听。就是要沉浸在过往美好的回忆当中。那身为朋友,身为旁观者,当然不能说这个人是名副其实的痴情种,会觉得说快点脱离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可能会令她们感到反目。鉴于此,他们会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友人这行为背后的深刻含义,在向友人表达的时候,他们会说,人生中,有寄托总是好的。谁说情感的寄托不能够让人前进呢?类似于这样的话语,的确深得人心,但是为什么大家不想一想,这是一种讽刺的说话方式,是朋友想让当事人快快离开这窘境呢?
中国人的沟通是很耐人寻味的。尤其是在心理咨询这样的人际沟通中,让人体会到共情的重要性。当然,共情并不是总是以反讽的形式出现。不同的场合,共情就有不同的作用。参透了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就相当于里交际达人又近了一步。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流星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