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心理新闻】
【心理故事】
【媒体活动】
【媒体报道】
【心理沙龙】
【心理沙盘】
【经典博文】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新闻中心 >> 经典博文 >> 正文

经典博文

揭秘迷恋玛丽苏背后的心理奥秘

2016/11/6 9:00:00 编辑:心灵花园

  什么是玛丽苏
  玛丽苏,即Mary Sue的音译。玛丽苏一词原出于国外的同人小说圈。某外国作者创造了一个名叫Mary Sue的虚构女主角在自编的科幻同人文里尽情YY,名声大振,这个虚构名字也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心态名词。Mary Sue往往十分“完美”,与其他人气角色纠缠不清,暧昧不断,桃花朵朵开。
  玛丽苏还不光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也可用来指原创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是作者为了满足自我欲望(通常是恋爱欲、财富欲、权利欲、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而创造的自我替代品。尽管玛丽苏一词来源同人文,但现今玛丽苏不仅出现在同人界也出现在原创界,主角和配角都有可能是苏。
  《倾世皇妃》绝对是玛丽苏中的战斗机!剧中的女主角马馥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楚国公主,为了复仇以秀女的身份进入蜀国宫中,在皇室成员之间周旋,身边仰慕者无数:痴情温柔的北汉太子刘连城对她一见钟情;蜀国废太子孟祈佑与他日久生情;蜀国太子孟祈星为了保护她可以对母后拔剑相向;闽国的审知太子为娶她甚至愿拿出三座城池。
  《步步惊心》也是一部玛丽苏剧,虽然程度不如《倾世皇妃》那么严重,但鉴于几位阿哥的风姿太过出众,而女一号的外表不过中人之姿,且在穿越前只是个平凡普通的小白领,但穿越到清朝后,一切普通都在特定环境下化为天赋异禀,她能在关键时刻剽窃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技惊四座,她对八阿哥的一句提点直接导致九龙夺嗣的发生……两下一对比,不知道让多少女生羡慕嫉妒恨能被这么多帅哥追求,不是玛丽苏是什么啊?你几世修来的福啊!
  玛丽苏心理
  “玛丽苏”是作者自恋的投射。而“自恋”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之常情,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希望自己能超凡脱俗,成为瞩目的焦点。“玛丽苏”是通过同人文学的写作把自己的自恋倾向投射到作品塑造的角色中,这种情形与更多的普通人的“白日梦”(Daydream)具有同样的心理机制和功能。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白日梦”是他们放松和纾解压力,以及修补在生活中受挫的自尊的最常见途径之一。喜欢“玛丽苏”故事本身就可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缺陷,比如社会支持和社会赞许度的不足。所以,当一个年轻人因为暂时的低潮而沉溺于“玛丽苏”可以帮助他修复受挫的自尊;但“玛丽苏”竟然成为他满足自尊的方式,那就可能是一个需要矫正的心理问题。如果能通过现实努力来获得社会赞许,我们就不容易沉溺于“玛丽苏”的世界;一旦我们沉溺在“玛丽苏”的世界,也就必然会削弱通过现实努力来获得社会赞许的能力。
  心理学案例——自恋娇女谁来爱
  叮叮,今年25岁,医学专业本硕连读研究生,明年即将毕业,现在协助导师一起做一个跨国的医学项目。按理说,作为叮叮的母亲,张女士应该是很骄傲和自豪的,但此刻她满脸愁容。
  “不知是什么原因,叮叮老是找不到男朋友。前后谈过十来个,但持续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也没有超过4个月。上个月刚刚又吹掉了一个!那个男孩子很好的,认识两个月就带回家来给我们看,两个人很般配很要好喔!我们都以为这一次稳定了,谁知道又吹了。她现在就在家里作。说话也没什么好声气,不是指责她爸爸就是指责我。还在自己的房门上贴一张‘非请莫入’的条子,这孩子是不是失恋后心理出了毛病啊?”
  “她以前谈恋爱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分手啊?”我问道。
  “我也不太清楚,应该大学开始她一直住校,在家的时间少,她不说我们都不知道。读研后回家住的时间多一点,所以这两年谈的朋友我们大概都知道。”
  但是叮叮不愿来咨询中心,经过协调,我破例外访。叮叮的房门上确实贴着 “非请莫入”四个大字,进入叮叮的房间,她正在电脑上查资料。在书桌的正上方贴着基督耶稣的画像。
  “你信仰上帝?”我问。
  “是。”叮叮机械地回答。
  “你为什么会信仰上帝呢?”我希望叮叮能多说话,敞开心胸。
  “上帝会用他的慈爱收纳我、抚慰我、滋养我,他永远都不会拒绝我,他是唯一的完美,唯一的归宿。”叮叮向往地说。
  基督教是提倡“爱人如已”的。叮叮为什么这样排斥父母,又不能正常和异性谈朋友交往呢?
  从基督教开始,我们慢慢说到交男朋友的话题。
  “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朋友。我和男孩交往一段时间后,他就对我没有吸引力了。”叮叮说到这,停顿了一下,又若有所思地说:“实际上,我和同性朋友相处的也不是很好。可能我比较追求完美吧,我在和别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就没办法和他们继续交往下去了。”
  “是一些什么样的毛病让你无法忍受呢?”我问。
  “比如我一个同学经常念白字,受不了!另外一个同学,我原来以为他很有深度的,后来我发现他竟然连波伏娃都不知道,太浅薄了!我还有一个朋友特别抠门儿,唉哟那个样子,受不了!我现在研究生班的班长鼻子大得吓人还有很多黑头、恶心死了……还有一个本来很好的朋友,以前她心情不好我都陪她,上次我心情不好,想要她陪一下我,可她却说有重要的事、没有时间陪我,为什么我可以为她做的、她却不能为我做?太自私!”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叮叮具有强烈完美主义倾向,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存在不足,也容不得别人批评他。她又是个有自恋情结的人,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被人关注的中心,如果没得到关注,往往会沮丧、失望或抑郁。
  当然这是她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
  叮叮的母亲是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三个姐姐都生了儿子,只有她生了女儿,从外婆、三个姨妈姨父、三个表哥都对这个唯一的娇娇女倍加宠爱。特别是外婆,不允许任何人惹她不高兴,只要看到她哭,不管什么原因,就会骂旁边的人不好。叮叮一出生就是全家的中心,老老少少都围着她转。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叮叮,已丧失了施爱的能力,而习惯于被爱。实际上,她的指责、埋怨,只是一种变相索取“关注与爱”的方式。有自恋情结的人,往往只选择与自己十分相像的人作为恋爱对象,爱他就等于爱自己。不幸的是很难找到与自己十分相像的人,自恋者只能爱他们想象中的人,而无法在现实中找到爱的对像。要帮助叮叮走出自恋情结,首先要改变的是叮叮的家庭环境,对叮叮不能一味付出,同时要向她索取,要给女儿付出爱的机会。叮叮已经是成年人,很多东西都深入到人格之中,要改变就得经过一个长期的调试过程,可以预见也是一个痛苦的脱胎换骨的过程。
  自恋心理的解析  
  自恋是精神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自恋分为健康的自恋和不健康的自恋两种,健康的自恋存在于每个个体的身上,正如弗洛姆所提到的“自恋是一种富有意义的正常的现象,倘若一个人不把其自身的目的和需要放在他人之先,他又如何得以生存呢?”
  不健康的自恋的人最核心的表现是自我中心。他们往往只会爱自己,太关心自己,而无法学会爱别人,他们认为自己永远都是最好的,有种特权者的感觉,期待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爱和自动的顺从,但是他们自己缺乏“共情”能力,没有去认识或认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的欲望、想法乃至能力,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显得很自我,很特立独行,似乎没有办法去爱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出于一种对自身力量和重要性的不现实意识,不健康的自恋者过分关注自己的需要,而且总是认为自己的需要是正当的,他们期望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爱,而不管自己平日是多么地漠视别人的需要。别人的处境和感受从来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看着别人,实际上眼里还是那个需要被满足的自己。
  他们常常是那些从小家境宽裕,受到同龄孩子宠爱和羡慕的孩子,他们具有出色的天赋,智商或漂亮的外貌。在他们的早期经验中,没有与别人的愿望和意志产生健康的摩擦,也不需要通过成就来赢得那种价值感,这导致他们出现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权力感和自大感,为戏剧性的荣耀而着迷。并且毫不怀疑自己应该维持自童年起就接受的那种优越感受。
  自恋者的所表现出来的自信,有时候甚至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让他们能够拥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自私和不顾他人感受的特点,也必然导致难以产生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因为自我中心的人不会爱他人,爱对于他们来说,常常只意味着被爱,他们并不懂得爱,也没有能力去爱他人。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爱情中充满着背叛,但真正的爱情竟然是这样的
  • 下一个信息: 孩子的竞争力被如此剥夺,冤
  • 相关阅读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26期心理沙龙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12期心理沙龙
      缘何小学毕业论文答辩过于成人化  男子暴雨中淡定喝酒以缓解生活压力
      一则儿童暴力事件引发的思考  谈谈校园霸凌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11期心理沙龙  富人开豪车行窃,道德感沦陷
      切莫盲目共情  宏观政策需调整,而自我调整也很重要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