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咨询师杂谈 >> 正文

咨询师杂谈

周克华案后需防“犯罪模仿”的心理

2014/5/14 15:12:21 编辑:心灵花园

    8月14日6点50分许,过去8年在苏湘渝三地流窜作案10起杀害10人的犯罪嫌疑人周克华终于在重庆沙坪坝童家桥一带被警方击毙。该案告破的前后,各类媒体做了大量的分析、报道,极尽能事对周克华生前身后各种信息进行了地毯式挖掘,短时间内,有关于周克华的各种信息充斥于网络报端,甚至伸延至他的母亲、前妻、女友、儿子等等,同时对于他生前犯罪活动的还原也不少见,如搜狐在8月23日的报道中以周克华作案十步一回头为题对周克华的作案手法进行了大量细节性描述。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大量的信息既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也构成了审视与反思此事件的基础,但同时,却不能不警惕浓厚舆论氛围下对社会心理的负面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可能就是容易产生“犯罪模仿”效应。
    据中国广播网8月23日报道,8月17日凌晨,昆山市公安局正仪派出所民警巡逻至正仪君子亭路农业银行附近时,发现一名男子鬼鬼祟祟、形迹可疑,遂对其进行盘查。民警在男子的挎包内发现了一把仿真枪、一把管制刀具和一副手套。经民警再三盘问,男子交代了自己是受到周克华持枪抢劫的影响,于8月16日下午在苏州唯亭镇购买了仿真枪、水果刀、鸭舌帽等作案工具,并从唯亭镇步行至昆山市正仪镇,沿途寻找目标欲实施抢劫。没想到自己的抢劫计划还没实行,就在正仪君子亭路农业银行附近被巡逻民警抓个正着。目前,该男子已被昆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上述现象,在犯罪心理学中叫做copycat crime也就是“犯罪模仿”。指个体或群体以其他犯罪个体或群体为榜样,主动、自觉地学习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方法、犯罪手段、犯罪经验、逃避惩罚的方法,以及犯罪的合理化思想、犯罪的价值观等的过程。对犯罪榜样的学习,是主体犯罪心理内化的机制之一。从报道中不难看出被抓获的男子是受了周克华案的启发是一起典型的“犯罪模仿”。
    那么媒体的这些信息可能怎样形成“犯罪模仿”呢?主要从两个方面形成:1,使得犯罪动机得以激发;2,使得犯罪技术细节得以扩散。其实真正有危害的,可能是第二条,技术细节扩散。举个例子来说,电视上关于周克华的新闻,并不会使原本不想杀人抢劫的人突然想去杀人,而是早已有一批人怀揣了抢劫的计划,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实施,当从新闻上看到,周是怎么踩点、怎么实施、怎么逃跑、怎么躲避追捕的,于是接二连三的惨剧也就可能发生了。
    既然,“犯罪模仿”可能造成对社会的危害,怎么预防呢?
首先,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应注意屏蔽犯罪细节,尤其是对犯罪细节进行解剖式的分析、总结,这无疑给有类似犯罪计划的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培训课。
其次,媒体着眼点也要从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转向这类案件发生以后如何对整个社会进行心理干预,全社会要着力于如何减少潜在犯罪者,从而使更多无辜的人免于受难。
    心理咨询师 (陈弢 撰写)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微博的心理意义 心理健康的领先者
  • 下一个信息: 心理咨询师 心灵的对话
  • 相关阅读

      好人借钱必还,孬人还钱很难  对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有哪些好的教养方式
      太依赖社交软件怎么办  我不想要女儿
      开饭店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人际关系的有效处理能够帮助我们快乐成长
      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的秘诀  人类的毁灭本能是这样来的
      中国人惯有的沟通模式,你了解到了吗  给予是爱的表现,爱不单单是给予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