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同性恋专栏 >> 正文

同性恋专栏

妈妈把我当女孩养,养成了同性恋!

2014/5/14 16:01:48 编辑:心灵花园

    您好,我今年20岁,我妈妈很想能有一个女儿,但是却生了我这个男孩。从小我妈妈就把我当成女孩样养,让我穿裙子,给我漂亮的红鞋。慢慢长大的我发现与其他男生的不同,我发现我喜欢男生。但我同时也喜欢过女生,在高中时有一个女生让我每次看到她都怦然心动,我现在在上大学,也对一些女生有感觉,但不是特别强烈。我也会对她们有一些幻想,比如说接吻会是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也不会有排斥感,也不会感觉到恶心,但是从来都没有过性冲动,也不会兴奋。
    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肌肉男,很强壮的男人,经常会有反应,而且也喜欢过很多男性。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女性,在朋友面前也比较有男子气,对娘娘腔也特别的恶心,也从来没有和同性发生过性关系,当然,异性也没有发生过。
    我现在特别彷徨与迷茫,我不想孤独一生,我想象一个正常的男人一样生活下去,娶妻生子,家庭美满。我也查过很多资料,比如说进行厌恶疗法来调整等,可是我并不想接受这样的治疗,我认为这些物理上的疗法不会有实质性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我心理上的调整。我现在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我真的很想改变,我不想让父母伤心,更不想随便与一个女人结婚,而去毁了一个女人的一生。请问孔老师,我还有救吗?
   心理专家分析:
    您好。您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例不小,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父母对家庭教养方式存着着一定的问题,而导致孩子产生了一定的性心理障碍。您的问题并不是典型的,因为从我们以往的案例或者以性心理的发展来看,从小被父母以异性的性别来教养,最容易产生的就是性角色的认同障碍。
    从出生到3岁之间的小孩会形成男或女的性别身份。“我是男孩”或“我是女孩”的观念会在这个时期确定,而且在往后的生活中很少再改变。这种内在的心理观念是任由生物及环境因素形成的,而且是基于孩子如何被看待以及他们对于别人的反应如何回应而形成的。而您母亲的行为直接影响着您儿童期的性别认同,让您对自己的性别越来越不确立。
    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会对同性产生某种程度或者临时性的好感。而因为您的成长经历,您对于自己的性角色产生了一定的迷茫,您在从小的性别定位时,就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去定位,告诉自己是男是女。直到现在,您虽然在生理上,已经肯定了自己是男性,但是在您的心理上,您无法肯定自己是男还是女。
    对您的诊断,我认为是“性别认同危机”它是指一般人可以很轻松的维持自己对自己生理性别的认同,但性别认同障碍者则不同。例如,在实验中让被试者尽可能快的写出尽可能多的、描述自己的语句,通常被试都会做出很多跟自己性别相关的描述。一般人做出的描述都会和其生理性别或社会普遍认同的相应性别特征一致。而性别认同障碍者却会做出很多跟自己生理性别相矛盾的描述。这种矛盾的性别认同往往会给人以严重的痛苦体验。
    而关于您对肌肉男有感觉,并不能说是您爱上了他,而是您想通过他们身上显著的性别特征产生一种投射,因为您无法从内在自我上肯定自己的性别角色,那么就投射到了外部,对有男人味的同性进行一种外在认同。
    对于您这种问题的调整,我们也不建议进行厌恶疗法,最好是把早年母亲错误教育的情结进行发拙与调整,使其对自己的非正常性心理逐渐产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正视自我。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大胆接触和正视异性。在必要时,调离同性恋的环境,或适当调整同性环境中的异性比例,丰富业余生活、加强性道德教育等。我也不建议您的问题进行厌恶疗法,而可以采用认知疗法来调整,只要您配合心理咨询师,对自己有信心、有意志力,相信一定可以走出您的性别认同危机!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同性恋盛行率
  • 下一个信息: 同性恋的“出柜”触犯了谁
  • 相关阅读

      好人借钱必还,孬人还钱很难  对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有哪些好的教养方式
      太依赖社交软件怎么办  我不想要女儿
      开饭店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人际关系的有效处理能够帮助我们快乐成长
      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的秘诀  人类的毁灭本能是这样来的
      中国人惯有的沟通模式,你了解到了吗  给予是爱的表现,爱不单单是给予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