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人际交往 >> 正文

人际交往

施虐与被虐源于隐秘的内心需求

2014/8/6 16:24:59 编辑:心灵花园

  这世上总有几个大小坏蛋,再幸运的人,一生中也难免遭遇几次吃亏上当,但聪明的人通常可以及时总结经验,积极采取行动,避免在同一块石头上第二次摔跤。如果有谁总是让别人随便占便宜,事后还宽宏大量地表示原谅,我们就不得不怀疑——他这是图个啥啊?
  分析苏、赵二人的人际互动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通的规律——相对于实际行动,他们更加看重一个人口头表达的主观意愿。每当接收到类似“我不是故意的”,“我有苦衷”,“我没有别的办法”等信息,加之一个万分抱歉的态度,即使刚刚受到对方的攻击、伤害,也习惯性地压抑心中的愤怒和委屈。
  苏沫和姜藤,就好像一个“丧失原则的好妈妈”和一个“欺人太甚的坏小孩”——不管孩子怎样胡乱折腾,只要最后乖乖低头认错,妈妈就会一如既往地奉献温暖胸怀。生活中,这样的“好妈妈”和“坏小孩”经常成对出现,他们既彼此吸引,又相互需要。不只是“坏小孩”擅长在人群中嗅出“好妈妈”的味道,放心地欺负对方;相应地,“好妈妈”虽然经常抱怨连连,可要是有人好心劝他(她)离开那个“小坏蛋”,又会一脸茫然地反问:“合适吗?不会有点过分吧?”
  其实,不管是“好妈妈”还是“坏小孩”,选择如此“拧巴”地为人处世,说到底还是内心的不安全感在作祟。对于“坏小孩”来说,由于内心始终不能确定“是否有人真的爱我”,所以才会不断“设计”各种考验,挑战所在的关系;他们不断“欺负”自己在意的那个人,是因为相信“只有在我对你不好的时候,你还对我好,才是真正的爱我”。可惜,如此反复考验的结果,常常是让对方忍无可忍,最终离开。于是,“我不可爱”的信念又一次得到强化,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他们会设计出更加过分的考验来追求安全。
  而“好妈妈”呢?他们在人际互动中做不到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反复受伤,又离不开让自己频繁受苦的“小坏蛋”,同样是源于“我不可爱”的坚定信念。他们相信“只有我坚持付出、包容和忍让,才是值得被人爱的,才配得上被人爱”。在“好妈妈”的头脑中,他们自身与他们的好脾气已经合二为一。如果有谁不需要他们的“付出、包容和忍让”,也就等同于不需要他们。因此,拥有一个让自己辛苦的关系,要比拥有一个顺畅的关系,常常让他们感到更加熟悉和安全。
  每次奥特曼的闪亮登场,都需要配合一个小怪兽。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小坏蛋”,也都是被身边那些勇于付出的滥好人长期“培养”的结果。已有的大量家庭治疗案例证明,在一些更加极端的事例中,比如家庭暴力者、严重酗酒者、赌徒或瘾君子身边,总会有一些类似“自我虐待”般不离不弃的大好人。
  至于赵磊,他的情况与苏沫略有不同。同样是被人反复欺负,在苏沫的遭遇中,潜意识的自我选择味道更重一些,她可以作出很多对自己更有利的其他选择。而赵磊在职场中的屡屡受气,一方面是遇人不淑,被许主任利用,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的侥幸心理暂时蒙蔽了眼睛,一厢情愿地相信“能替领导喝酒”是职场升职的一条捷径。相信这一观点的不合理之处,他从一开始不会完全不知道,只是“宁愿”不知道而已。
  好在相对于内心深处的“信念”,头脑中的“观点”更容易被当事人自己所察觉,进而去怀疑、审视、验证。比如赵磊,当现实多次证明了“喝酒升职”的荒谬之处,他自然也会逐渐清醒,并作出调整。而像苏沫这样的“好妈妈”,则需要更加深入的自我觉察才能贴近问题的核心。
   一个小小的建议是追溯自己的感受,而非判断,因为他们习惯了根据判断而压抑感受。通常,当我们违心地压抑愤怒,背后的深层情感往往是恐惧。这个时候,问问自己:你在怕什么?担心什么?如果你所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你真的不能承受吗?……还是,只不过习惯了逃避恐惧,甚至很久以来,都未曾正视过它的真身为何?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男人4个时机表白最易成功
  • 下一个信息: 不偏不倚的处世方法
  • 相关阅读

      好人借钱必还,孬人还钱很难  对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有哪些好的教养方式
      太依赖社交软件怎么办  我不想要女儿
      开饭店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人际关系的有效处理能够帮助我们快乐成长
      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的秘诀  人类的毁灭本能是这样来的
      中国人惯有的沟通模式,你了解到了吗  给予是爱的表现,爱不单单是给予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