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案例 >> 正文

心理案例

从中性化到性别跨界,“乱花渐欲迷人眼”

2014/5/14 16:33:43 编辑:心灵花园

    “中性化”与“伪娘”
    “快乐男声”成都唱区曝光的一段视频让一名叫刘著的选手一夜走红,也让“伪娘”一词成了网络搜索的热门词汇.与此同时让我们想到2005年的超女打扮个性十足,以冠军李宇春为代表的阳刚打扮令粉丝们折服在她的“中性美”之中,一股“中性化”的潮流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引来无数孩子竞相模仿.“伪娘”也会成潮流吗?会对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青少年“中性化”现象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家庭父母一方角色缺失、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待和成熟社会男女两性角色的发展趋势(“双性化”)等。独生子女“中性化”现象明显重于非独生子女。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儿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不会混乱,但在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期望子女既具有男性的果断、独立、坚强,又具备女性的体贴、温柔、细腻,这种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了“中性”孩子。有心理学理论认为,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双性化”)比较独立、灵活,更易被社会接纳,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人际交往。例如中性化的女性兼具男性的独立果敢,在求职、个人发展上更具有优势。可以说,中性化是成熟社会中男女两性角色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社会对于当今青少年的“中性化”现象无需担忧,这也是"中性化"的潮流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原因之一。孩子们表现出适度的"中性特征"并无大碍,家长和老师不必过于忧虑,加以适度的引导就行.
    “伪娘”一词起源于日本动漫作品,其代表人物是一个叫宫小路瑞穗的“伪娘”。“伪娘”,顾名思义,意指假女子。它是ACG界名词,通常指的是拥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且变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元素”,有的可能更胜过一般女性角色,甚至连声音都接近女性。因此,很多时候他们能以假乱真,让人误以为是女性。他们在男性和女性眼中都具有魅力,甚至可能被两种性别的人追求。对于他们自己,一般并不存在性别认知问题,很多“伪娘”清楚地认为自己就是男性,并只对异性产生好感,也就是说他们的性取向没问题。但这不能说明他们的性别特征形成就正常。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称,“伪娘”的代表刘著属于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不认同(意即通俗所言的“性别错乱”)。李银河表示,“伪娘”现象的出现,不能以偏概全,其实包括这两类人:一类是以纯粹表演为性质,本身性倾向没有问题,比如梅兰芳、李玉刚,他们只是表演艺术家对于角色的反串。另一类是来自于LGBT人群里的跨性别者和异装癖者,LGBT人是用来指称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一个集合用语。而“快男”刘著属于自我心理性别不认同,意即通俗所言的“性别错乱”。
    孩子的性别特征形成与家庭性别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会有属于他或她的性征,即一个人的生理身份:他或她的染色体、生理特征,以及激素的影响。而性别是指一个人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和文化身份。孩子一出生就会面对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并不仅仅只是不同的生物遗传。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社会文化都期待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也赋予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性别角色,为了回应这些不同的期待,孩子们必须知道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并将这一信息整合到自我概念中,完成性别特征形成。孩子的性别特征形成过程如果顺利,他或她获得性别认同,获得他或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所许可的同一性别成员应持有的动机、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如果这一过程有所差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易性癖、异装癖、同性恋等。
    孩子在完成性别特征形成过程中,需要得到社会、家庭的帮助,这就需要性别教育。性别教育不同与性教育,性教育是贯穿于人生全程的一个教育过程,它向人们提供完整正确的信息,帮助人们在性认同、性关系、亲密的行为等方面建立正确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活动方式。性教育的信息包括性的发生发展、生殖保健卫生、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性活动、性角色等等。性别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团体,也是个体早期性别特征形成的教育场所。家庭性别教育应得到重视,家长更应学会采取合理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使其人格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家庭性别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形成性别角色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孩子性别特征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弗洛伊德认为,孩子的性别认同和对某种性别角色的偏好是从性器期开始的,主要机制是个体与同一性别的父亲或母亲的认同。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儿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性别认同、形成性别角色偏好。首先,通过直接教导,儿童那些与其性别特征相一致的行为得到鼓励和奖赏,而那些被认为更适宜于其它性别的行为则受到惩罚或阻止。其次,通过观察学习,儿童习得多个同性别榜样的态度和行为特点。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要充分理解成为一个男性或一个女性的内涵,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基本性别认同,获得对性别稳定性的理解,对性别恒常性的理解。虽然关于个体性别角色形成的这几种理论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分歧,但他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走出职业的心理困扰
  • 下一个信息: 理科状元“流浪汉”的自我认同危机
  • 相关阅读

      好人借钱必还,孬人还钱很难  对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有哪些好的教养方式
      太依赖社交软件怎么办  我不想要女儿
      开饭店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人际关系的有效处理能够帮助我们快乐成长
      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的秘诀  人类的毁灭本能是这样来的
      中国人惯有的沟通模式,你了解到了吗  给予是爱的表现,爱不单单是给予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