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心理新闻】
【心理故事】
【媒体活动】
【媒体报道】
【心理沙龙】
【心理沙盘】
【经典博文】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新闻中心 >> 经典博文 >> 正文

经典博文

学点心理学,减少家庭婆媳矛盾

2017/3/5 9:00:00 编辑:心灵花园
进行咨询与治疗。家庭治疗依然关注当事人(client)个人问题和病症的减除,但它同个人取向的咨询和治疗方法有着显著的差异。它超越了过去只关注个人内在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局限,把人及其症状放在整个家庭背景中去了解并治疗。因而,把家庭治疗法称作“系统疗法”或“关系疗法”似乎更为恰当。
  家庭治疗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的诞生是心理学界的一次革命,意味着一次范式 (paradigm)的转移。它代表了“一个理解人类问题,了解行为、症状的发展以及解决之道的全新方法”,被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崛起的“第四势力”
  家庭治疗之核心在于系统观。它不把焦点放在个人的病理心理,也就是所谓的“神秘的黑匣子”上,它所关注并试图介入、改变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整个家庭的互动模式上。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同周围的人或事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和事件存在于相互影响和彼此互动的脉络中,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彼此分担其他每个人的命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一只猴子,它在三个猴群中的地位分别居于第四位,第三位和第二位,当这只猴子在不同的群体时,分别给予相同的能引发攻击行为的电刺激。结果,在位处第四的猴群中,它只攻击其它猴子一次;在位处第三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二十四次;在位处第二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七十九次。可见,整个系统的互动历程比个人的心理本质更为重要。
  因而,家庭治疗师认为,把某个人的病症看作他个人的问题是不恰当的,其症状意味着他同周围的大系统(家庭,社区,社会)的互动出现了障碍。在个别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所谓的当事人,是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表征者,家庭治疗师们称其为“被指认病患”(identified patient)。有些家族治疗师相信被指认病患的症状本身能稳定系统及减轻家庭压力;有些家族治疗师则把病态的行为看作是对家庭压力所作的反应,而不是维持家庭平衡的保护措施。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婆媳关系,似乎是永恒的话题。也许只要婚姻制度继续存在,婆媳矛盾就会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或许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在西方,同样也普遍存在婆媳之间的冲突,因而这一现象似乎是跨文化的。
  早在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就用其精神分析理论深刻剖析了这个现象的产生:“恋母情结”是男人与生俱来的情感,男人爱上的第一个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相应的,从幼小时候伴随女性的“阴茎嫉妒”情结,使得女性通过生养儿子并占有儿子而得到一种象征性的满足。母亲想要占有儿子的欲望有着深层的心理学原因。“我”的婆婆失败的婚姻,使她将大部分的情感投注到了儿子身上,儿子变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对儿子强烈的控制欲占有欲,使得她难以容忍另一个女人拥有儿子。潜意识中,母亲对儿子深爱另一个女人充满愤怒,本能地破坏他们的关系以重新赢得儿子。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中,夫妻关系必须占据首要位置,亲子关系居于其次。颠倒了这一序位—爱儿子甚于爱丈夫,亲近母亲胜过亲近妻子,必然导致婚姻的不稳定甚至解体。“我”的丈夫的原生家庭里,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如果婆婆依旧将这种模式带入儿子的新家庭中,把儿媳游离在外,对儿子的夫妻关系是严重的干扰。
  丈夫在这个三角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妻子保持情感的交流与亲密,给予妻子支持和安全感,妻子会更容易接纳、容忍婆婆。婆婆要处理自己的问题,减少对儿子的情感投注,分清自我边界,要认识到自己在儿子家是客人不是主人,只有这样,这个家庭才可能重归幸福和谐。

上一页  [1] [2]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如何应对办公室流言蜚语,心理专家为您支招(一)
  • 下一个信息: 如何应对办公室流言蜚语,心理专家为您支招(二)
  • 相关阅读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26期心理沙龙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12期心理沙龙
      缘何小学毕业论文答辩过于成人化  男子暴雨中淡定喝酒以缓解生活压力
      一则儿童暴力事件引发的思考  谈谈校园霸凌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11期心理沙龙  富人开豪车行窃,道德感沦陷
      切莫盲目共情  宏观政策需调整,而自我调整也很重要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