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成长咨询 >> 正文

成长咨询

让感觉撬开你灵魂的门

2014/7/22 13:25:51 编辑:心灵花园

    什么是感觉?
  这几天一直在自动思考这个问题,一天,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感觉是“我”与世界的真相建立关系的那一刹那的产物。
  这句话冒出后,我稍微有些得意,但很快记起,心理专家顾歌在他的著作《梦醒时分解梦》以及《爱可以不伤》中都表达过这一见解。他关于这一见解的言论很多,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观点: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自然,这个感觉不是生理心理学中所说的感觉与知觉的感觉。依照生理心理学的定义,感觉即是嗅觉、味觉、听觉、视觉和触觉这五觉。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譬如“有感觉”这样的话,其中的感觉并非这五觉,而是其他范畴的东西。
  这个范畴,可以说是心灵、内在或灵魂……
  我自己看人,一直看的就是这个人整体上给我的感觉。
  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个特点,是在本科二年级的时候。当时,认识了一个女孩,我们很投缘,很快成为知心朋友。认识她三个月后,我一个哥们对她一见钟情,原因是“这个女孩的腿太长了”。
  真的吗?我问他。他则嘲笑我说,还说是什么最好的朋友,却连她最引人注目的特征都没看到。
  下次再见到这个女孩,我专门观察了一下,发现她的腿真是长,要比与她差不多身高的女孩普遍长5厘米以上,而她的身高是167厘米。
  这个事情触动了我,我开始思考,我看她时,看别人时,到底在看什么?
  最终形成的答案是,我看的是一种神情,一种气质。但这说法并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我看的是眼前那个人给我的整体的印象,一种感觉。
  因这一点,我看人的“能力”有时比较恐怖,经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对方很重要的东西。
  譬如,也是在大学时,认识一个女孩。她很漂亮,气质看起来也不错,但我看到她时,总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好像她是透明的,我可以透过她的身体,看到她身后的东西。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并没有透视眼,这不过是一种感觉而已。
  和她的男友聊天时,我把这感觉说给她的男友,他非常吃惊地说,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你的感觉怎么会这么厉害。他继续说,她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女孩,她看似迷人,但内心很空。他早就知道她这一点,但因此更爱她,当然这爱中多了一种懂得与怜惜。
    第一流的作品是感觉丰沛的作品
  感觉这个词,我们经常会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说到。
  譬如,我爱读《好心态胜过好工作》、《情人》、《约翰·克利斯朵夫》……给别人介绍这些书时,我最常用的一个说法是“读起来很有感觉”。
  这时所说的感觉,一样是这个意思。这个作家触到了世界的本相,他的“我”与这个世界的本相相遇,那一刹那产生了激励的感觉,他将这个感觉表达出来,而被我们触到,我们通由他的作品,与他,也与这个世界的本相相遇。
  因此,一个文艺作品,感觉的充沛比什么都重要。作者本人未必就能理性地懂得这个感觉是什么,世界的本相又是什么,他常常只能淋漓尽致地描绘,但却不能清晰地给予分析和阐释。但是,分析和阐释并不重要,感觉才是根本。
  譬如,我前面提到的一见钟情的例子中,我那个朋友说,他是因为那女孩的腿太长而对她一见钟情。但是,这个阐释合理吗?正确吗?依照我对一见钟情的理解,这个解释往往并不正确。一见钟情发生时,会有大量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涌出,我们的意识捕捉不到,但意识仍要努力去解释,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而“这个女孩的腿太长了”,就不过是意识层面的解释。解释够不够清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感觉太强烈了,太要命了。
  所以,那些哲学色彩太浓厚的小说,不管作者把话说得多么漂亮,小说中理论的自洽性(即一个理论的自圆其说的程度)有多高,我们都不容易喜欢。相反,那些蕴涵着浓浓的感觉的作品,我们常常在一瞬间就被触动了。
  这样的瞬间无比重要,这一瞬间,我们通过这个作品,与这个作者,与这个世界的某些本真相遇。这种相遇,是我们内心感到充实的根本,是我们的心灵能得以安稳的根本。
  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灵花园首席咨询师顾歌说,描绘人性的哲学家有两种,一种哲学家会拼命构建一个看似完美的哲学大厦,一种哲学家主要就是讲故事。前者如德国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后者如现代小说之父卡夫卡、俄罗斯小说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顾歌认为,后者对人性的理解更有价值,我由衷赞同这个看法,起码我自己这33年的人生中,前者对我理解人性几乎没有丝毫帮助,而后者的帮助极大。
  因为同样的原因,比较米兰·昆德拉的名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我更喜欢后者,而不是得到更多推崇的前者,因为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说教的味道太重了。
  一部第一流的小说或其他文艺作品,一定首先是作者的感觉在他的内心开花结果的自然结果。被誉为“动画之王”的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在导演《千与千寻》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越控制,就会越失控
  • 下一个信息: 看出你,行为背后的动力特征
  • 相关阅读

      为了孩子,家长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爱  完美主义是不存在的,不纠结更健康
      怎么去形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贴切呢  面对内心的疼痛,我们怎么可以置之不理
      世上没有绝对,绝对的是你对事物的看法  用心理学去体会世界的精彩
      用优越感撑起的友谊注定不会长久  因为理解,所以用心
      你的内心还住着一个小孩  喜欢他人从接受自我开始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