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心理新闻】
【心理故事】
【媒体活动】
【媒体报道】
【心理沙龙】
【心理沙盘】
【经典博文】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顾歌读书会:《逃避自由》回顾

2016/3/19 9:21:48 编辑:心灵花园

  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现实。
   ————弗洛姆
  自由与孤独是本期读书会的主要关键词,为什么这么说呢?自由其实是一种过程,而孤独实则上是一种状态。为什么要引申出这两个概念呢?
  因为我们在解读自由时总是带有一种偏见性的色彩,简单的定义认为自由是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可事实上自由并不是简单的摆脱束缚。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控制与反抗总是并肩而驰,自由说到底其实是一种愉悦的创造,而它的相对面则是突破束缚与压力,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自由都是可以用fantastic这样的词来描绘的呢?往往人们忽略了自由的本质,并不是所有的自由都是积极的,与它相对应的则是消极的自由。
  而这种自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反映,在家庭教育中有两种孩子,简单来说:控制型的孩子和反控制型的孩子。控制型的孩子在心理学上讲就是那种未断乳的孩子,他们往往丧失自我,缺乏危机意识。而反控制型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叛逆感与不适感。很明显可以看出,他们往往会采取以暴制暴、逃离、发呆这样的举动来反抗现实。
  自此看来自由似乎与孤独联系不大,为什么我们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孤独这个词呢?极致的自由即孤独,绝对的自由不是自由,你会发现往往这时候你的自由会限制其他人的自由,孤独有时候就是失去现有的人际关系。弗洛姆在书中如是讲到:人只有在自由的需求和同类交往的需求同时满足的情况下,人才能使自己与“世界、他人、自然融为一体”。人所追求的自由成为人的孤独和无权感的根源,那害怕孤独和寻找安全就成了人们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归根到底,爱其实是积极的自由。
  “我们爱潮阅,读书更超越!”
  下期我们同一时间相约潮阅,不见不散哦。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 Abby 报道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顾歌读书会:《我们内心的冲突》回顾
  • 下一个信息: 3月20日 能力觉醒预告:口头表达能力(上)
  • 相关阅读

      口才角回顾——不要湮没在信息的洪流中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53期心理沙龙
      利用OH卡牌窥视你的潜意识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52期心理沙龙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51期心理沙龙  口才角表达之去见最想见的人
      在音乐治疗中找到自己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50期心理沙龙
      画出心目中自我的心理画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349期心理沙龙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