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同性恋专栏 >> 正文

同性恋专栏

同性恋“同志雷达”的准确率

2014/10/6 8:40:01 编辑:心灵花园

    “同志雷达”(gaydar)是一个俗语,指的是一个人单纯通过观察来精确探测他人性取向的能力。不过,真的有这种东西吗?如果有的话,它是怎么起作用的?
    心理专家说,“同志雷达”确实存在,而它的准确性受到两方面的敏感度影响,一是对于单一的脸部五官特征的敏感度,二是对于五官相对位置关系的敏感度。
    我们进行的实验是让参与者观察不同男人和女人的脸部照片,然后将每一张脸归类为同性恋或异性恋。观察每张照片的时间非常短,只有50毫秒,足够让参与者知道自己看到了一张脸,但可能不足以让他们感觉观察到很多内容。而且照片上基本没有与社会文化关联的线索:发型已用数码技术抹掉,每张脸都没有化妆、穿刺、眼镜或者文身。
    即使只是用很短的时间来观察这些“裸脸”,参与者们还是表现出判别性取向的能力:总体来说,“同志雷达”的判断准确率约为60%。
    由于随机猜测也能产生50%的准确率,60%或许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该实验结果具有统计显著性——它比误差幅度高出了好几倍。而且,这种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在我们的十几次实验中,持续发现了该结果;而我们对“同志雷达”的研究,受到社会心理学家尼古拉斯·鲁尔(Nicholas Rule)的研究启发,在过去几年里,他多次发表关于“同志雷达”现象的研究论文。
    我们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过两份这方面的实验报告,两次均有新发现。在一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脸部照片上下倒置,“同志雷达”的准确率仍然高于随机准确率。而当脸部照片正放的时候,准确率会更高。
    我们能从这些特殊的发现中找到什么呢?在认知科学领域中,有一点受到了广泛认同,那就是当看到正放着的脸时,我们会从两方面处理脸部的信息:既会进行脸部“个体特征”(featural)信息处理(留意各个部位,比如一只眼睛或一片嘴唇的独立特征),也会进行脸部“构形”(configural)信息处理(留意脸部不同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比如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或者脸形的长宽比例等)。而当看到上下倒置的脸时,我们主要进行的是脸部个体特征信息处理;脸部构形信息处理会受到严重干扰。
    因此,我们的发现可以说明人是如何从脸部分辨同性恋和异性恋的。鲁尔教授和他的同僚们所做的研究表明,脸部的某些部位(比如嘴巴周围的部位)会在“同志雷达”判断中起作用。我们的发现——即对于正放的脸所作的判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倒置的脸——则说明,脸部构形信息处理能影响“同志雷达”的准确性。脸部某些单个部位的特征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脸部个体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起到了作用。
    比如,我们来分析一下脸部的长宽比例。这属于脸部构形特征,男性和女性会有所差别(男性脸的宽度比例更大),同时能反映出男性青春期时的睾丸激素分泌。而在人们判断他人性取向时,其中一个因素便是对性别典型特征的刻板印象——认为男同性恋者相对女性化,而女同性恋者相对男性化。于是我们的发现也就表明,像脸部长宽比例这样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同志雷达”的判断。
    另一项新发现是:在两组实验中,参与者判断女性性取向的准确性(64%)都高于判断男性(57%)。“同志雷达”对男性脸部判断的准确性较低,可以解释为在“假警报”(false alarm)这一点上的差别:参与者错将直男归为男同志的机会要大于错将直女归为女同志。
    为什么在判断男性性取向时,“假警报”会出现得更多?我们推测,是人们更热衷于过度诠释那些所谓的男同性恋脸部特征。也就是说,一张直男的脸,哪怕稍有一点阴柔的特征,也可能被错误归为男同志,而一张直女的脸,即使稍有一点阳刚的特征,也仍然可能被视为异性恋。这也和我们的社会所奉行的性别准则相一致:对于男性的态度非常严格。(几十年的研究也已经证实,至少在我们的文化里,如果男孩玩芭比娃娃,问题就要比女孩玩扭打游戏大得多。)
    我们知道,关于“同志雷达”的研究可能会引发不快。对于某些人来说,认为仅通过观察就可能察觉出他人的性取向,这本身似乎就意味着偏见——仿佛有“同志雷达”就意味着你厌恶同性恋。我们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拥有正常认知能力的成年人就能从面孔分辨出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但拥有这种能力并不代表我们有性别或种族歧视。
    虽然“同志雷达”可能并没有受对同性恋的厌恶驱使,但它的确与歧视政策有关。对于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的反歧视保护,其中一种反方论点认为,如果这些性少数人群(sexual minorities) 通过譬如“不问,不说”这一类政策掩饰了自身的身份,那就不可能产生歧视。我们认为这样的政策是不公平的。不过抛开公平与否不说,诸如我们所做的这些科学实验也表明,这种政策是无效的:对于性少数人群的歧视,并不会因为其隐瞒性取向就得以消除,因为性别取向仅仅通过外表就能察觉。
    那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相信你的“同志雷达”吗?或许不应该。在我们的实验中,“同志雷达”的平均准确率只有60%。这表明“同志雷达”的判断能力,还远远谈不上精确。
    不过,“同志雷达”确有其事吗?绝对有。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同性恋角色的界限
  • 下一个信息: 心理学解读同性恋
  • 相关阅读

      拥有自已的读心术  用高科技仪器,分析人的心思
      读心能力,人生来就有!  应对迟到综合症的四个小妙招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小心闺蜜设下的心理“陷阱”
      找回主宰自己的能力  读懂心理需求才会默契
      忠诚对异地恋而言最重要  谈恋爱需要健康人格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