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清秀的一个男孩,9岁,因为“暴力行为”过来心理咨询。带男孩去做沙盘,其沙画中攻击行为暴露无遗,五个沙具除了汽车、坦克就是枪支,没有人物,也没有景物的布置,要么是沙具之间的互相攻击、斗争,要么就是掩埋,俨然将整个沙盘摆成了一个战争的动态画面。
孩子的父亲说,因为在学校打其他同学,已经调离了好几个同桌,现在的同桌是个子高大的一个,男孩估计是打不过的。平时孩子在父母面前,也经常表现出暴力行为。咨询接近尾声的时候,孩子急着要走,妈妈说等等,孩子便不耐烦,就朝着妈妈的脸扇过去,妈妈拦下来。爸爸想劝解,孩子一脚就想踩上去,咨询室中的父亲,似乎有些尴尬。
孩子的父亲说,平时父母比较忙,孩子基本是外婆带的。而外婆喜欢看中日战争片。北京市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青少年殴打父母的现象在近几年里迅速增多。电视暴力会增加观看者攻击行为的发生频率。这一点已由短期的控制实验和长期的跟踪实验所证实。“在控制实验中,让两组被试观看了暴力节目和非暴力节目片段,然后提供给他们所谓的电击别人的机会。结果发现,观看暴力节目的被试比观看非暴力节目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在长期的跟踪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被试童年时所看暴力节目的数量能很好的预测他们成人之后的攻击行为,即使在统计时控制了儿童最初的攻击性水平,这种相关也依然显著。”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孩子的行为是观察习得的,这种习得可能来自于家庭环境中长辈的行为,也可能来自于媒体、电视节目等,甚至可能来自于孩子成长背景中的各种因素。
电子产品以及电视媒体节目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父母们在享受新科技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和悦意的同时,也要当心这些媒体中暴力信息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人格还未完全定型,还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期,所以这个时候的家长可能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孩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
总之,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使之远离暴力、战争和攻击性的信息和环境刺激,多让孩子参与一些助人的活动,让孩子多看一些有关仁爱、慈悲的电视节目,或者让孩子多一些家庭中合作性的体验,比如跟父母一起做家务,这对孩子良善人格的形成将是利的。
参考资料:桑标《当代儿童心理学》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孟桂玉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