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教育

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2015/8/10 11:04:01 编辑:心灵花园

  许多父母曾经验到一两岁左右儿童的难以管教,其中最明显的行为就是黏人。在儿童发展阶段中,这种情形称之为依附现象。如果照顾者能随时注意到孩子的身心需求,例如饥饿、疲倦、害怕、孤单,并且,许多父母曾经验到一两岁左右儿童的难以管教,其中最明显的行为就是黏人。在儿童发展阶段中,这种情形称之为依附现象。如果照顾者能随时注意到孩子的身心需求,例如饥饿、疲倦、害怕、孤单,并且适当地给予满足,对于孩子的依附需求及行为都能有耐心地回馈反应,孩子便能顺利完成这个阶段的情绪发展任务,在生活中充分发展出独立自主的行为模式。
  1.不满足的孩子适应困难
  假如照顾者一直都没办法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照顾者更换频繁、或是照顾态度不一致,孩子往往就没有办法顺利建立对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可能部分孩子会导致对于分离情境、新环境的适应有较高的焦虑及其情绪困难。
  例如:初生的婴儿每次入睡都需要父母亲的拍哄摇晃,然而在父母的足够照顾下,婴儿便渐渐学到让自己入睡的方法,并不是说他们一觉到天明,而是他们在睡眠中断醒来之时能够自己翻几个身、摸摸熊宝宝就再度让自己入睡。反之如果父母未能提供足够的照顾,饿了没人喂、哭了没人抱,孩子就没有足够机会学会自我安抚情绪的能力了。
  2.不要太快下评论
  充分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之外,父母应该让孩子有机会表达情绪,喜怒哀乐、恐惧害怕都是情绪,情绪没有好坏对错,孩子应该有机会经历表达,才可能进一步去管理调整。
  许多父母都会抱怨孩子不肯或不能讲出自己的心事,这些父母应该注意一下自己聆听的态度,不要太快就给孩子批评或建议——“真丢脸”、“你应该”、“你不应该”,父母要尽量以中性、接纳的态度了解孩子,否则孩子如果觉得父母“跟他说就一直啰嗦!”或是“他们只会叫我好好念书!”当然孩子就不会自找麻烦,找父母说话了。
  孩子需要的可能只是你的陪伴、你的拥抱、你的卫生纸,等到平静下来时给他一些鼓励……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验各种情绪,有空间、时间接纳他的情绪,尝试自我调整以及自我激励,这是亲子情感互动的基本要求。
  3.引导建立自主能力
  在情感发展过程中,孩子的自发性是很重要的。所以除了尽量满足他的各种情绪需求外,父母应该鼓励他逐渐增加他在情绪处理上的能力。例如一个一岁的幼儿跌倒哭泣,父母通常会立刻抱他安慰他;能力稍进一步的孩子,父母可以只用语言来安慰,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能力更好的小孩,父母可能可以等一等,在他哭泣停止之后再给予口头鼓励。
  在这一系列渐进的处理过程中,父母扮演的角色渐渐变轻,孩子则愈来愈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过度保护或过分放任都不是好方法,根据孩子能力,给予适当的协助及鼓励,才会给孩子有机会成长发展。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4大家庭环境
  • 下一个信息: 从小做好孩子的情绪管理
  • 相关阅读

      拥有自已的读心术  用高科技仪器,分析人的心思
      读心能力,人生来就有!  应对迟到综合症的四个小妙招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小心闺蜜设下的心理“陷阱”  找回主宰自己的能力
      童年受虐形成的心理伤害  读懂心理需求才会默契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