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家庭关系 >> 正文

家庭关系

莫以工作为借口疏远家庭

2014/9/8 17:28:07 编辑:心灵花园

    这样的懊悔以男性居多。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妻小与家庭,一旦积怨已久,便成了离婚的主因。熟年离婚在近30年来增加了八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出在只专注于工作而忽略家庭的男性身上。 目前45岁以上的男性中,有不少人是以全心投入工作为优先,希望用稳定的收入为家庭带来幸福,就算要牺牲部分的自己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对上班族来说,超时工作、牺牲假日、责任制加班等,已成了现今社会的常态,即使想要好好珍惜家庭, 也无法轻易抛下十万火急的工作立刻赶回家。身为家庭的支柱,自是要全力以赴,然而只顾工作随之而来的后果,不仅会造成夫妻间缺乏沟通,陪伴家人的时间与心力也会愈来愈少。即使是双薪家庭,夫妻间多少较能互相扶持与谅解,但也不能理所当然地因过于忙碌,而把“工作”视为人生的第一顺位。其实,婚姻生活才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尽管“工作”与“家庭”两者难以取得平衡,只要随时提醒自己,养成将两者“相提并论”的习惯就可以。
    以李女士为例,她就是非常厌烦丈夫的“借口”,才会在将近50岁时选择离婚。当时儿子正准备升学考试,她希望丈夫能以问答的形式,出一些题目帮助不擅长社会科的儿子加强复习,但因工作累得筋疲力尽的丈夫却一口回绝:“这个我做不来。”
    此外,为了家庭旅游而询问丈夫的工作状况,得到的回答尽是:“我不晓得公司的行程能不能配合。”然而,当李女士安排与友人的家庭一起高尔夫旅游时,丈夫却又一派轻松地参加,使得他在李女士与儿子的心目中,成了一位“不愿与家人出游,但听到有高尔夫可以打,就兴冲冲跟来”的人。照此看,也难怪李女士会认为丈夫不是因为工作忙碌而没空参加家庭旅游,根本只是嫌麻烦而将工作当成借口。如果不能把工作与家庭相提并论,最后一定会用各种理由来当挡箭牌。
    话虽如此,有时候却真的是无可奈何,疲惫到无法思考的地步。同样都是忙碌的上班族,为何有人可以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最大的秘诀就在于,不要“只顾工作”。至少维持一周一次或隔周一次,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的习惯。即便平时的重心都放在工作中,到了周末若能拨出时间全心陪伴家人,相信能消除家人心中日积月累的不满。
    有一位家财万贯的上市公司老板,据说他是以周末假日不谈工作、全心全意陪伴家人作为交换条件,央求妻子周一到周五让他专心工作。其实,对公务如此繁忙的他来说,挪出假日时间也相当不容易。但是,当他开始不再拿工作忙碌当借口,且定期陪伴家人之后,逐渐得到家人的体谅,了解他是为了家庭而努力工作,反而使他与家人之间的情感更加紧密。
    想要减少夫妻间日积月累的怨怼,最重要的是不要找各种理由来搪塞,而且定期抽出时间来沟通。这不需要每天进行,只要夫妻两人能够谅解彼此的状况,相互配合即可。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容易混淆的抑郁和老年痴呆
  • 下一个信息: 夫妻应该分摊家务
  • 相关阅读

      亲子关系,要重视的这些问题,你注意到了吗  这样的互动是对爱的最好诠释
      一个人的身心是否健康与他面对尴尬时的反应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治疗强迫症
      这是岁月留给我们最好的痕迹,不能不要  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一定有强迫症吗
      不要小看应激事件对孩子的内心伤害  这类人要注意了,神经官能症离你很近
      心理咨询让你和强迫说再见  平民眼中的富人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