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案例 >> 正文

心理案例

排解“爱”的压抑

2014/9/13 7:47:28 编辑:心灵花园

    这是个文弱拘谨的男孩子,可他对自己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没有主见,更没有快乐,成天唉声叹气,常常冒出一句“不如死了好”。父母焦急万分,带他前来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花季少年如此“老态龙钟”?
    他的父母一到心理咨询室就急着反映他的情况:孩子小学时乖巧听话,从未给家人添过什么麻烦。可自从进入初中以后,老师的反映却令家长担心起来。学习没有兴趣动力,从来不主动跟同学交往,从 不参与竞争,找他谈心,也声称不想参加,没什么必要。在家里基本不怎么说话,家长问他要这个还是要那个也不想选择。“随便”“都可以”“我无所谓”这样的口头禅令父母长辈无所适从。他也没有快乐,学习没兴趣,玩耍没兴趣,即便是自己沉迷的电脑和电视也声称“没意思”。父母感到孩子的性格“不好”,打算周末带他出去走走。但他总是说“没兴趣”,家长再三说服,才勉强同意跟着去。问他要去哪里?随便。要去游泳还是爬山?都可以。到了中午在街上吃饭,问他要吃什么?随便。要吃这个还是要吃那个?都可以。饭菜上桌,闷头吃。问好吃吗?差不多。你喜欢吃哪个?不知道。这样没主见的孩子,将来怎么办?家长想到未来就心焦。
    最令家长担心的还不是没主见,而是他的生活状态。对学习没有想法,对日常生活安排没有想法,对自己的交友、性格、能力没有想法……成天不开心的样子,家长说一两句就回一句“我不如死了好”,独自一个人也常常唉声叹气。学校有个老师说他可能是得了抑郁症,赶紧找心理医生看看吧。
    怎么会这样呢?孩子真的得了抑郁症了吗?看来得考察孩子的成长背景。这个孩子出身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从小受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宠爱。是典型的421家庭的宠爱轴心。根据孩子父亲的反映,这个孩子从小就没有没被满足过的。另外,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交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带,老人总是担心孩子出事,就不让孩子出门跟小区里的孩子玩。离家两个街区的学校,也不放心孩子自己坐公车或者步行去上学。更有甚者,孩子的母亲似乎对孩子特别上心,从小为他制定的数不清的规矩:不能独自出门、不能跟不爱学习的孩子一起玩、写字要工工整整、走路要规规矩矩……到了现在,孩子基本不跟母亲说话了。[NextPage]
    这样的心理成长轨迹其实已经显而易见了。421家庭结构中,所有的成年人都想在孩子成长中发挥作用,这就极其容易照成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在全程密切的关注中,孩子没有产生过“渴望”。因为,他的物质愿望还没产生就已经被满足了,人的愿望太容易被满足,就不能体验到不平衡状态到平衡状态的“幸福感”,久而久之对物质满足失去兴趣和主见。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关于独立的,成长的,交往的,探索的愿望一经产生就会被那些出于爱的规矩所压抑,孩子体验到的是一次次挥之不去的沮丧感,久而久之,放弃那些愿望是对自己的保护,使自己远离那种必然的沮丧感。四位长辈的爱,阻滞了孩子的成长,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当我们跟他父母做完这些分析时,我心疼的看到父母脸上的惊讶和愧疚。
    为了排解这种愧疚,我得让父母发现这种家教的资源:如果方法得当,全家人很容易形成合力,因为目标是一致的;向孩子渗透了很强的道德意识,孩子最不可能变成“坏人”;孩子获得了很多爱,到了付出爱的时机了;孩子会说“不如死了好”可见孩子不满意这种生活,就有改变的愿望……
    发现这些资源后,父母的脸上展开了一点希望的神色。接下来,亲子一起会谈,商量一些行为计划:
    1 将照顾自己的权利还给孩子,从自我服务开始感受生活的乐趣。(孩子听到这个建议感到很期待,表示很愿意为自己做事)
    2 交给孩子一些照顾老人的任务,去体验孝敬长辈的快乐。(孩子欣然同意)、
    3 亲子之间重新沟通,结构原有的那些“规矩”,让孩子真正理解,而不是死板的遵守。
    4 父母要放心,放手,坚持住!!
    并约定三周后反馈效果。
    三周后,父母带着笑容再次前来,他们说,孩子开始渐渐的展开笑容,学习劲头也渐渐出现……
    心理医生 林瑞龙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老“浪子”要回家
  • 下一个信息: 精神分析的精辟之处
  • 相关阅读

      为了孩子,家长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爱  完美主义是不存在的,不纠结更健康
      怎么去形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贴切呢  面对内心的疼痛,我们怎么可以置之不理
      世上没有绝对,绝对的是你对事物的看法  用心理学去体会世界的精彩
      用优越感撑起的友谊注定不会长久  遇到问题后最最忌讳的是这个
      因为理解,所以用心  你的内心还住着一个小孩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