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成长咨询 >> 正文

成长咨询

你相信你的身体吗

2014/7/4 10:54:52 编辑:心灵花园

身体可以达到这种链接感,而头脑可以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以前在大学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中也许最重要的概念是共情。这个概念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后来有人又区分出什么初级共情与高级共情。共情的经典定义是,感人所感想人所想。那时我对身体一无所感,完全是从头脑的层面去理解共情的定义,于是陷入了一种怀疑论——这可以吗?这只是一种理想境界吧?这不可能达到?
    最后自己思索,想出一个结论——共情就是,当别人说了什么话,我就不断地去澄清——“对于你刚才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你觉得对吗?”上一次我的好人小组聚会,一个学员讲了她的一次近乎惊恐发作的经历。最初,她诉说这份经历的时候,注意力都在头脑上在语言上,我请她将注意力放到身体上,看看身体那里有感受。
    她说有两个部位,一个是心口稍上的部位,一个是嗓子,尤其是她的嗓子很难受。我请她将一只手放到心口稍上的部位,一只手碰触嗓子,感受它们,看看它们想表达什么。她说她知道是什么,但不能讲,她说不出来。我说,是不是这样一句话——“去他妈的!”她笑,拼命点头,我们都大笑,正是这句话,正是这个意思。怎么想到了她的想法?关键是,我感受到了她的感受。我先是觉得头部很涨,还有点痛,由此知道她一开始的能量都集中在头部,而之所以这样做,一般都是为了逃避身体与内心的痛苦,于是建议她将注意力放到身体上,而她这样做时,我也感受到了心口稍上位置的压抑,以及嗓子的极其难受。身体的感受得到她的确认后,我想象自己是她,让自己沉浸在这些感受之中,看看有什么东西会从心底浮起,结果浮现出来的是愤怒与不屑,它们集中表现为这句话——“去他妈的!”
    这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应,但却看似是通过身体的通道而实现的。不过在我看来,我的这次呼应只是一个局部,而俄罗斯姐妹花与长隆大马戏上的那对表演者,他们的呼应像是全方位的。他们的呼应,也与我的身体——或者说是更深的潜意识,有了一种呼应,那是我渴望而没有达到的地步,所以很自然地热泪盈眶。还有一个小一些的例子。两个月前去北京,在友谊宾馆看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8、9岁的样子,他们手挽着手,嘴里一边唱“今天晚上,七点半,不回家”一边跳着他们自己的舞步,那时他们的小脸上写满着喜悦。
    如果你试图从文字和头脑上理解,你会以为,他们是因为“今天晚上七点半不回家”这件事而喜悦,但如果你能感受,你能从身体上去理解,你会知道他们是因为两个人身与心的呼应而喜悦。你真的会喜悦,这时你就真的不是孤独的,你真的与另一个生命建立了链接感。这时,你会感悟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一直以来,因为唯物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双重影响,在所谓身心灵三个范畴中,身体日益降格为一个纯粹的物质机器。譬如我自己,一直到2008年,对身体都是无形中有些鄙视的,但现在越来越确信,身体是一个了不起的存在,一个了不起的通道,而且远比头被别人的语言填充的脑可靠。佛教说慎用三宝,所谓三宝即眼睛、耳朵和嘴巴,这三者看似让我们很容易交流,但仅仅这三者层面的交流就是巴别塔,你不可能听到对方,对方也不可能聆听到你。必须放弃对三宝的依赖,你才可能达到共情,你才可能走出要命的孤独。
  当然,头脑是深具价值的,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如何让自我反弹
  • 下一个信息: 心理学是探索人性的工具
  • 相关阅读

      为了孩子,家长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爱  完美主义是不存在的,不纠结更健康
      怎么去形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贴切呢  面对内心的疼痛,我们怎么可以置之不理
      世上没有绝对,绝对的是你对事物的看法  用心理学去体会世界的精彩
      用优越感撑起的友谊注定不会长久  因为理解,所以用心
      你的内心还住着一个小孩  喜欢他人从接受自我开始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