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异常心理 >> 正文

异常心理

别让恋母情结进入病态

2014/9/8 17:07:21 编辑:心灵花园

    如今,男孩对母亲有依恋倾向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有些家庭,独生子与母亲的关系容易过于亲密。尤其是在父亲忙于工作而忽视妻儿的情况下,这些男孩成了母亲事实上的“情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更确切的形容,应该是:“母子互恋”。
    弗洛伊德提出了“恋母情结”并认为: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亲近的异性家长那里得到满足。女儿会对父亲发生爱恋,爱父嫌母,叫作“恋父情结”;儿子会对母亲发生爱恋,爱母嫌父,叫作“恋母情结”。弗洛伊德的这一学说后来受到了人们的批评,认为他的这一说法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我们也不能把恋母情结看作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理论,不能把它绝对化,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否定它。特别是就我国目前的家教现实看更是如此,可以这样说,“恋母情结”在我国当今的家庭中似乎有蔓延之势。
    为什么我国当今家庭中“恋母情结”有蔓延之势?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娇宠,家长时时刻刻都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如果只是在意孩子身体健康还情有可原,但问题出在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养育方式上:有的男孩子一直与父母同睡一床,甚至父母的性生活也不回避较小的孩子;还有的男孩一直与母亲同睡一床,而父亲被冷落一边,以致青春期刚刚到来便出现许多问题;有些中年的母亲还会将母子间的亲昵津津乐道,比如说到儿子如何离不开妈妈,“赖”在母亲的床上不走,从她们的口气中可以断定,她们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妥。
    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在十一二岁之后,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萌动,难道男孩子会对母亲——一位成熟的女性的身体无动于衷吗?如果青春期朦胧的性冲动指向自己的母亲,难道不是我们现代人一个莫大的悲剧吗?
    由此可见,我们当今家庭中“恋母情结”的成因,与弗洛伊德对“恋母情结”成因的解释不同。今天的“恋母情结”是错误家教的产物,或者说是由于母亲对儿子的过分爱恋造成的。套用弗洛伊德的话,也许可以说是母亲的“恋子情结”诱发了儿子的“恋母情结”。所以,不妨叫这种现象为“母子互恋情结”,这是我们要特别当心的一个亲子关系的“怪胎”。
    “母子互恋情结”的后果是可怕的。极端的危害便是酿成如前文事例那样的悲剧。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在家庭中即使已经发生类似的事件,一般不会向外人透露。但据有关的心理咨询调查,类似的个案不在少数,在保密性较好的电话咨询或通信咨询中时有发现。更为普遍性的危害是严重影响男孩子的个性发展。由于母亲过分的爱怜,导致男孩的心理幼稚、依赖性强、孤僻不合群、不会与同龄人交往、缺乏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在我的家教咨询中就遇到过几个长不大的男孩。他们都是大小伙子了,心理上却跟几岁的娃娃一样幼稚得很。经了解,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是和母亲同床睡觉到十多岁的。当他们的母亲为孩子长不大而忧虑的时候,我简直有点为她们庆幸呢:他们的儿子到底没有把自己朦胧的性意识的对象指向自己的母亲。
    相反,纵观我们的家教,还是看到更多的中青年父母们,特别是那些母亲们是睿智而富有远见的:他们对3岁以上的孩子就开始培养其独居一室的习惯。他们对孩子说:你长大了,要上学了,应该有自己的小天地,给你布置一个属于你的小房间吧,要锻炼能够一个人睡觉,不要再依赖父母。他们态度坚决,教育得法,孩子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并很快适应这样的要求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当灵修被罪恶篡改时
  • 下一个信息: 恋母情结之问答
  • 相关阅读

      亲子关系,要重视的这些问题,你注意到了吗  这样的互动是对爱的最好诠释
      一个人的身心是否健康与他面对尴尬时的反应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治疗强迫症
      这是岁月留给我们最好的痕迹,不能不要  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一定有强迫症吗
      不要小看应激事件对孩子的内心伤害  这类人要注意了,神经官能症离你很近
      心理咨询让你和强迫说再见  平民眼中的富人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