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咨询师杂谈 >> 正文

咨询师杂谈

心理咨询中的家庭治疗有哪些基本概念?

2014/12/31 10:15:54 编辑:心灵花园
  1)人际交往环境
  家庭治疗的基本前提是人是其所在环境的产物。个人与其家庭成员间的互相交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行为。咨询师试图通过每周与来访者谈50分钟来对其进行治疗。这50分钟的影响力会少于他们在这周剩余的167小时中所接触的人的影响力。所以,通常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会见他们和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2)互补性
  任何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行为都与其他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行动,大多数是互动的一半。如果一个人改变了,关系就改变了——另一个人自然会受到影响。家庭咨询师一旦听到一个人抱怨另一个人时就要考虑到互补性。例如,丈夫经常抱怨妻子唠叨。一个人被认为唠叨,可能意味着长时间没有人倾听她所关心的事情。互补性意味着互相影响。适当互补能使夫妇划分工作和相互支持。僵硬的互补限制个人充分发挥潜力,使关系僵化。
  3)循环的因果关系
  行动通过一系列递推的回路或不断重复的循环而相互联系。这个理论认为,不要与家庭一起毫无结果地分析、搜寻到底是谁引发了什么事情,问题是由一系列正在进行的行动与反馈维系的。谁引发的,是无关紧要的。
  4)三角关系
  Bowen认为,三个人组成的系统,是人类关系中变化最小的稳定团体。两个人的系统是不稳定的,当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方或者双方将转向其他人的同情或冲突将吸引第三方。比如夫妻有争吵,有时无法解决,会抓一个孩子进来,把孩子牵扯进来。比如,丈夫工作忙,妻子会把快乐和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第三者并不是被动拉进来,而是自己会跑出来帮父母维持快乐家庭。一个人未能达到高度的自我分化,是因为他陷入了三角关系。三角关系导致家庭成员不能面对家庭的真正问题。如一家三口,儿子可能倾听了夫妻双方的抱怨,而与双方都很好,但这对夫妻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5)家庭结构
  是指家庭中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相互交往的功能性结构。家庭由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可以按辈分、行为、共同兴趣以及功能划分,并由人际交往界线分割开。界线保护家庭及其亚系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例如,不许在晚饭时间打电话的规则就是一个界线,它保护家庭不受干扰。没有受到界线充分保护的亚系统会限制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如果孩子被允许可能随便打断父母的谈话,辈分间的界线就被侵袭,夫妻关系就被父母角色所破坏。如果父母总介入孩子间的争执,孩子就无法学会如何打赢自己的战役。僵硬的界线可以培养自主,不利的一面是缺乏温暖与感情。缠结的家长为孩子提供亲密感,但过分亲密会削弱主动性。
  6)症状的意义
  患者的症状对家庭有稳定的作用,把这种固有平衡的影响叫做症状的功能。在一片叫做《情绪障碍的孩子是家庭的替罪羊》的文章中,指出那些有情绪障碍的孩子毫无例外的都参与到父母紧张的关系中,父母的冲突转移到他们的一个孩子身上,这样他们就能够保持一种稳定的关系。症状服务于功能的观点已经被广泛质疑,但在一些案例中还是值得考虑这种可能性的。比如母亲的抑郁或孩子拒绝上学都有可能被证明是保护家庭的功能。
  7)家庭生命周期
  是指家庭生活的不同阶段,从与自己父母分离到结婚、生子、年龄越来越大、退休、直至最终死亡。包括离开家的单身青年人、相爱之人通过婚姻联结形成家庭、第一个小孩的到来、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离家独立生活、生命后期的家庭生活。生命周期就想一个校准的时钟,到点时家庭的内在功能和发展任务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离开家的单身青年人,要从经济和情感上与原生家庭有较好的分化,需要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逐渐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成熟的人。这时需要原生家庭和青年人都要能够做出一些调整,家庭能够给孩子一个适度空间,对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心理咨询师在家庭治疗前应做的准备
  • 下一个信息: 心理咨询中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
  • 相关阅读

      平时无聊了能做什么  心理咨询案例:“家暴”中感知存在
      心理咨询案例:他背叛,我买单  心理学告诉你美究竟是什么
      我害怕结婚怎么办——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为什么痛的时候喊痛就似乎不那么痛了?
      为什么疼的时候要哼哼哇哇?  为什么流泪?
      网瘾算不算精神疾病?  网瘾是福是祸?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