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学生园地 >> 正文

学生园地

逗你,但是你能哭

2014/7/24 16:07:45 编辑:心灵花园

  多少人体验过可以在家里自由的哭泣,对方不斥责,不焦虑,不攻击,而是做一个陪伴着,抱着你,让你尽情地哭。
  在电影《十诫》中的一个故事中,平安夜的时候,男主人公的前女友说自己的丈夫失踪了,要他陪她去找,而真相是,她已经独自过了两个平安夜,怕熬不过第三个,于是想找前男友来陪伴。
  男主角答应了,虽然他隐约知道真相是什么?但还是陪着她在平安夜去寻找他的老公。
  在凌晨的时候,男主角回家,惊醒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只是紧紧得保护他,什么话都没有说。
  虽然剧情平淡,但是却相知。
  国内著名心理专家顾歌老师在他的咨询案例中,经常提到“抱慰”一词。这位丈夫对前女友,妻子对丈夫,就是抱慰。我不过分过问你的痛,我只会陪伴你,让你更好得陪伴它。
  但这种抱慰在中国家庭简直是奢侈,我所了解的中国家庭故事里,哭就是罪过。在各种关系中间,都有一种逻辑--你哭,就是我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都不准对方哭。如果对方一哭,健康的人会有自责,不健康的人甚至会有暴怒。我们从来不是这去抱慰对方,而是希望对方停下来,或者是给这个哭一个解释。
  孩子的哭,本身就是很纯净的,而且原因也容易找,也容易安抚,但是中国父母对待孩子哭的态度,却是如此得奇葩。  
  听到比较夸张的一个故事是,是一个大家族,如孩子哭,大人就把孩子按到,掰开牙,塞一把盐到孩子嘴里。再关上孩子嘴巴,逼问,你还哭不哭。如孩子摇头示意不敢,才将孩子放开。这是对孩子何等残酷的虐待!
  这样做的想法是,不去关心你到底什么了,不去理解,宽慰你,而是只寻求表面的安稳,只要让你看起来没事,我就心理他是。
  有一位妈妈曾经跟我说,有一次她的孩子跑过来跟我说,我很想哭,但是怕爷爷奶奶说我,我希望你帮我挡一挡。
  果然,孩子一哭,爷爷奶奶就非常焦虑得过来问,你怎么了,怎么了?你妈打你了吗?解释一番后,她把两个老人请出去,把门观上,让孩子好好哭一回,等孩子哭完了,说,我舒服多了,这期间没有指责,只有抱慰。
  对哭泣的态度,其实就是中国人对待感受的态度。哭,多么罪过,谈感受,多么羞耻。
  原因是,你哭泣,勾起了我内在小孩的哭泣,你谈感受,勾起了我敞开心却不被看见甚至羞辱的羞耻感。一位网友分享了一个更美的故事:
  小时候在爷爷家哭是家常便饭,一受委屈就到爷爷家里去撒泼,去打滚,跳脚,叫嚷,爷爷为此提供木地板,给一舒适的环境来让我哭,而他坐在门外不声不响,毫不干涉,因为这个原因,我现在内心还保持者一份善良和纯真。
  而往往矛盾是,我们不仅不接受孩子哭,相反的是,我们还喜欢去逗孩子。
  二位网友讲了二个残酷的故事:
  1)昨天在电梯里看见一个5.6岁的小孩在请求妈妈把他的牛奶打开,央求了好久,而妈妈接过来打开自己就喝了,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妈妈则哈哈大笑,觉得在逗孩子开心,为什么成年人总是在辜负孩子们毫不设防的信任。
  2)“逗”小孩,有一个极端的案例是,有个小孩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一群大人开它玩笑,说你爸妈不要你了,再也不回来了,小孩说不是的,但那些大人都坚持说是的,孩子哭着跑了。跑到一个码头天天坐着等,开始大人们不介意,后来这小孩就精神不正常了。
  类似的故事很多,可能每个中国小孩从小都经历过,这让我不禁觉得,把残酷的事情当做笑话来讲,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特别是,这种事情最容易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多少人经过过这种情况?你觉得最屈辱的事情,却一直被你父母当做笑话来讲。
  我觉得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把那些心灵敞开,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像成年人一样粗糙,粗鄙。
  既不让孩子哭,又喜欢逗孩子,在这种更诡异的氛围下,我们这个社会实在没有资格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冲破枷锁的成长规律
  • 下一个信息: 如何学习心理学
  • 相关阅读

      帮助孩子寻找心理平衡点  孩子找借口逃避学习,家长怎么办?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孩子长期宅在家里怎么办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发现青少年早恋怎么办  什么样的学生容易早恋
      学生早恋怎么处理  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十句话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