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学生园地 >> 正文

学生园地

自我实现,让你走在路上。

2014/7/18 15:41:32 编辑:心灵花园
个过程。这个“成为自己”的发现会让一个人既感到又惊又喜。以前,他的行为可以预测,一件事情刚开始,他就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但现在,他根本不知道内心会把他带向何方。
    这种不确定的变化是什么呢?顾歌说,这就是潜能的实现,就是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之路。那些“自我实现者”是常常不能预测事情的结果的。
    譬如,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说,他不写剧本,“在开始拍片前,我并没有一个已完成的故事……我们从不知道,我们的故事会走向何方……(故事)有一个内部的秩序,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它可以把我带向结局……不是我制作了影片,而是影片自己完成的,我没有选择,必须服从。”
    并且,宫崎骏从不考虑观众,也从不考虑市场,他只是听从内心的指挥去编故事,但是,他的动画片又是最有市场最受欢迎的。这证明,那些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他的世界其实是和别人最息息相通的。
  对自己的体验开放
    到最后,一个人开始对自己的一切体验持有开放、友好的接受态度,接受经验,不排斥它。他意识到体验是一种友好的资源,而不是一个可怕的敌人。当内心的呼声不是很明显,他会安静而耐心地等待,直到它出来。它可能是心灵的振动,也可能是一些生理反应,以前他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但现在他学会了倾听它们,接受它们。
    顾歌发现,这是“自我实现者”的一个典型特征,“他们能够轻松地洞察现实,他们近似于动物式或孩子式的接纳性和自发性,表明他们对自身的冲动、欲望、见解以及主观反应具有非同寻常的自觉意识。”
    对自己的内心开放的人,对别人和世界也一样开放。顾歌说,这样的人“能够带着敬畏、愉悦、惊奇乃至心醉神迷的狂喜,神清气爽、天真烂漫地一次又一次地欣赏生活原初的善,尽管这些体验对别的人来说可能是陈旧乏味的东西。”
    正是在这一点意义上说,“成为自己”的人是没有审美疲劳的。顾歌说,他最喜欢他一个学生说的话“对别人和世界,永远要有孩子一般的天真;对自己,永远要有上帝一般的自信。”
  自我信任
    随着一个人越来越“成为自己”,他身上的创造力也会与日俱增。
    譬如,海明威肯定知道“好的作家不这么写作”,但他信任自己的体验,所以他走向成为海明威,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走向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好作家”。
    顾歌说:
    “这不是一种仅仅出现在艺术家和天才人物身上的现象,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来访者更加信任成为自己的过程时,这些普通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内就变成了重要而富有创造力的人,敢于感受他们自己的情感,敢于依靠在自我内部所发现的价值来生活,并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成为自己”不是自私
    顾歌说,“自己”只是一个过程,就是自己的那些活生生体验,譬如来访者自如地吃海鲜、疯狂地蹦迪然后号啕大哭、在香山上感叹大自然的美丽……这些活生生的体验正是一个人真实的“自己”。
    顾歌认为,整个社会对“成为自己”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建立在两个错误的习惯认识上。
    第一,有一个终极的“自己”。很多人认为,“成为自己”就是要保持恒定不变的精致状态,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第二,“成为自己”意味着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
    顾歌说,这是一种更常见的误解,所以社会并不鼓励“成为自己”,社会、家庭总是去规定好模式,让人们去照做。
    但是,如果一个人开始去做自己,他就会发现,除了敌意、贪念、愤怒,他还有关爱、温柔、体贴与合作;除了懒惰与冷漠,他还有激情、热情、好奇……如果他能以亲密、接纳的态度体验自己这些复杂的情感,他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和谐的人,而不会走到一个无法无天的邪恶道路上去。
    实际上,真正破坏社会的、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并不是直接的愤怒、敌意与贪念,而是那些扭曲的恶。
    顾歌举例说,譬如狮子,被当作“掠夺性野兽”的贪婪象征,但这是人类对狮子的误解。的确,狮子饥饿的时候会猎杀,但它不会野蛮杀戮,也不会贪得无厌。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上一页  [1] [2]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价值观和需求层次的关系
  • 下一个信息: 冲破枷锁的成长规律
  • 相关阅读

      帮助孩子寻找心理平衡点  孩子找借口逃避学习,家长怎么办?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孩子长期宅在家里怎么办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发现青少年早恋怎么办  什么样的学生容易早恋
      学生早恋怎么处理  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十句话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