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学生园地 >> 正文

学生园地

自我实现,让你走在路上。

2014/7/18 15:41:32 编辑:心灵花园

    “自我实现”意味着更健康,但“自我实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它意味着自由,但也意味着完全的自我负责——“我选择,我负全责。”在这条路上,一个人的内在评价系统经常会发生动摇,要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需要克服一些最常见的障碍。
  远离人格面具
  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给我们安排了很多“好的模板”,然而,很多这些模板与我们的健康成长并不一定相符,我们为了得到奖赏接受了他们,但它们就仿佛是一张没有弹性的面具贴在我们的心中,限制了我们内心的自由,也限制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远离“应该”
    很多人,因为父母给了他太多的有条件积极关注,最终形成了一些强烈的意念“我应该是好样的”、“我必须是好样的”,但他要在某一件事情做到“好样的”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赢得父母的爱,而不是享受这件事情本身的快乐。
  如果“应该”太多,一个人的心灵自由会越小。但如果内心的声音越强大,一个人就会越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顾歌说,他工作了两年后决定脱产去读心理学,当时所有家人和朋友都反对,说他本来的工作收入很高,又有前途,而心理学又没有明确的前景,何必去冒险。但是,他内心中有一个强大的声音,告诉他“去读心理学,没错!”他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了自己想做的选择,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
    顾歌说,受外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理性,是缜密地去计算成败得失,但受内在评价系统支配的人,他的方法是直觉,是倾听并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从大学毕业后,他又破天荒地在业界开创了公益性的心理学培训。做这些决定时,他都没有进行计算,而是内心中有这样的冲动,他服从了,而事实又证明异常正确。
    顾歌说,这种例子在大企业也数不胜数。譬如可口可乐公司,曾经尝试过改变可口可乐的味道,因为市场调查显示,消费者特别渴望改变口味。但事实证明,这种缜密的计算是错误的,改变口味后,可口可乐销量急剧下跌,可口可乐公司又立即改变了回来。
  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
    顾歌说,许多人试图通过取悦他人来形成自我,但如果他们得到了自由,他们就会远离这种方式。他的一个男性来访者,在治疗结束时感叹说:
    “我终于觉得我真的必须要开始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做我认为我应该做的事,不管别人认为我应该做什么。我的整个生活彻底翻了个个儿。我一直感到我必须做一些事情,那时因为别人期望我这样做;更重要的事,我那样做事为了让人家喜欢我。见鬼去吧!我想,从现在开始,我就是我——不管富有还是贫穷,好还是坏,理性还是非理性,合乎逻辑还是不合乎逻辑,名声好还是不好。”
    顾歌认为,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不希望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无论那些规则是父母制定,还是由文化制定。他们不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种可能纯粹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形式。换言之,他们不选择成为任何矫揉造作的东西,或者被强迫的东西,任何被他人从外面界定的东西,任何被强迫的东西,任何被他人从外面界定的东西。他们认识到,他们并不重视这样的目标或目的,尽管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按照这样的目标度过了他们的大部分生活。
  “成为自己”的人的特点
    顾歌认为,那些“成为自己”的人,内心最自由,也是最健康,对社会最有奉献的人。他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
    负责的、道德的、克制的生活态度;
    对自我和他人有深厚的同情心,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拒绝对他人以及事务的外部控制;
    很少审美疲劳,总能像孩子一样去感受美,并由此产生了高度的创造能力;
    等等。
  向着自我导向转变
    “成为自己”的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声,并且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他不再由别人为自己选择,而是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标,自己为自己负责。
    他并不总是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他会发现,这是一种令人清醒又兴奋的体验。一个来访者对罗杰斯说,这个过程让他“感到害怕,感到很脆弱,失去了支撑,但我在内心也感到一种汹涌澎湃的力量或活力。”
  接受不确定感
    “自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价值观和需求层次的关系
  • 下一个信息: 冲破枷锁的成长规律
  • 相关阅读

      帮助孩子寻找心理平衡点  孩子找借口逃避学习,家长怎么办?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孩子长期宅在家里怎么办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发现青少年早恋怎么办  什么样的学生容易早恋
      学生早恋怎么处理  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十句话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