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氧吧 >> 正文

心理氧吧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理解

2014/5/12 18:37:00 编辑:心灵花园

    对孩子的父母来说,要客观评价孩子在学校的位置。
    自己孩子在努力,别人的孩子也在努力,孩子可能在这样的一个团队里,她的位置就在这儿,如果爸爸妈妈总是挫败她,利用她的位置嘲笑她或讽刺她,就会把她搞得很惨,父母应该想别的办法来补偿孩子对认同感和成就感的需要。可以把视觉从孩子的位置拿开,比如移到学习的主动性上,移到她生活中的主动性上,移到个人爱好啊、艺术啊,或者个人的一些能力方面,孩子对人对社会的热爱方面。尽可能去寻找可以认同孩子的地方,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很爱她,很喜欢她,一看到她就特别愉快。这样的话,孩子会慢慢从别人眼睛里看到自己可爱,也相信自己尽管学习不尽如人意,但总体来讲是不错的,这样她才会有继续投入学习的热情。
    心理专家说,父母要意识到,对一个可爱的孩子来说,学习只是一部分而已,尽管这个部分现在很重要、很关键,但就整个生命来讲它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如果孩子感觉到不管他的学习怎么样,他都是一个可爱的、健康的、完美的孩子,他就得到了成长的动力,最终会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孩子自我认同不能实现,家长不想办法来补偿他的心理需要,反而进一步剥削他,利用他的弱点来实现作为父母的权力,孩子就容易自相矛盾,会在自己内心分离成两个面,互相打仗,这边是“我不学了,破罐子破摔”,那边是“不行,我听父母的,努力提高学习”。这两个思想老斗争,精力被消耗了,学习效果自然没有内心没有干扰的孩子好。
    一个孩子本身在学习上很受挫败的时候,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帮助、支持、鼓励,唯一不需要的是批评。他已经把自己骂死了,这个时候家长还要趁火打劫,结果会使孩子雪上加霜,引发他在学习上面的创伤体验。当然有的孩子“响鼓要用重锤,越打越响”,但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弱,需要父母支持。家长不妨对孩子说,“我们觉得你是有能力的,你可以改善一下学习的方法,或者调整学习时间,一定还能上去”,那么孩子就会充满新的期望、动力和信心。
    即便家长要把担忧说出来,也要等孩子自己度过了考试的沮丧期。孩子因为考的成绩不好或者排名不好,会有一个很沮丧的过程,起码要三天以后,家长在那时候把自己的担心委婉地说出来,孩子才有可能接受。因为到那时,孩子的情绪已经调整好了,对批评不再会是对立、反抗的。如果家长在孩子很懊恼的时候批评他,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反抗的结果会让孩子形成“你越说我就越不干”的想法,反倒不好。
    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事,尽管在东方文化里家长特别替孩子着想,在学习上也是这样,总是认为孩子就要做到这样那样,但心理学并不认同家长这样是对的。从功利色彩来看,家长是对的,他通过逼迫孩子,终于让孩子学习上进了,好像是在帮助孩子,但这种帮助只是一个短时的利益。因为这种帮助是通过挫败孩子或者使孩子失去自我管理能力来获得的,孩子必须放弃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或者空间来服从家长的安排,才能得到成绩的增高,这样的成绩提高是一个假象,不见得是真正的获益。从实用主义来讲,父母眼睛看到的就是孩子分数提高了五分,或者排名提高了一位,看起来好像是有效的,但是把时间拉长来看,也许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心理专家提醒,孩子小时候贪玩,不管理自己,不想学习,他自己摸索着学会了自我管理,之后他会主动需要学习,想学习。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一直支持他,夸奖他,赞扬他,认可孩子在学习上的快速进步,那么,孩子就会自然发展到符合并超越他智商和能力的位置,成为杰出的人。如果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揠苗助长,替代性的剥夺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孩子就不太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反而永远都会是一棵柔弱的小树,需要父母的荫庇和滋养。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探寻神童的根源
  • 下一个信息: 自律能力决定孩子的一生
  • 相关阅读

      产后性生活恢复从心理开始  想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可以从手的呵护开始
      不随便用光照耀人  去天堂,不去医院
      怎样使自己人生不再迷茫  坚持这些事,你会因此感谢自己(一)
      读书是一种享受  记忆植入不是幻想
      幸福啊,你从哪里来?(五)  幸福啊,你从哪里来?(四)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