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氧吧 >> 正文

心理氧吧

雅安地震----让我们学会反思

2014/5/28 10:59:38 编辑:心灵花园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四川各地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地震。除了雅安,包括重庆等地在内的很多市民纷纷跑出家门,街上到处都是穿着睡衣避震的市民。救灾抢险行动随即马上展开,随着救援行动的有序开展,我们也发现了在灾难面前的很多不和谐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一、恐慌造成更大的灾难
    研究资料表明,受到地震袭击时,人们恐怖感主要不是由于地面震动所引起,主要是由于对以往地震灾害的记忆所引起,不过地震动是一种重要的诱发因素。
    一次大的灾难性地震,不仅夺走了许多无辜生命,给不少家庭和整个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使人们对地震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蒙上一层阴影。在这种潜在心理的作用下,加上人们在遇到危险时本能地想要逃离危险的条件反射,使人们在遇到大地强烈摇晃时失去平静的心情,思维产生混乱,即使某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由于受周围紧张气氛的影响和从众心理的驱使,心理上也难于保持平静,加上本能的生理、安全需要为目标,导致一时自我失控的行为动机,引起不恰当的避震行为,如盲目外逃、跳楼等,还有不少心血管病者因受到惊吓而致死。这种现象称为恐震效应。由于这类效应,地震发生后,灾害就放大了。 
    二、不要让微博成为谣言的集散地
    一次有一定影响的地震发生后,往往会出现地震谣言或误传事件,而且会在相当大范围,相当长时间内流传,这种效应称为地震引起社会心理冲击的谣传效应。这种效应往往形成“无震”的地震灾害,其破坏之严重,不可等闲视之。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也是各种谣言误传,特别是微博上,无形中将灾难的痛苦扩大。。。有人说,地震发生后12小时以内的都是可靠可信的信息,12小时以后就未必了。这么说虽然武断,倒也有几分道理。
    三、不要再让“生命通道”堵塞
    韩寒21日回忆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到灾区做志愿者的经历时称:“有人对主动去救灾的人颇有微辞。其实我部分赞同他们的苛责。在去往重灾区的路上,的确看见过一些志愿者车抛锚了,身体出状况了,搞不好救人不成反被救,也偶有志愿者的车辆堵路的情况发生。但总体来说,在那样大的灾难前,早期志愿者带去的帮助远比他们造成的麻烦多得多。”
    四、要让全民学会遇灾时如何自救
    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否则,凶多吉少。日本曾有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场,常能获救,或避免死亡。由此可见,掌握了一定的自救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对地震带居住的人民进行长期的国民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的教授和训练,是一件比灾后重建工作更为迫切和重要的事情。政府应该有长远的目光,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掌握在未来的不可预料的灾难发生时有能力逃生和自救。我们目前过多的焦点在于如何救人之后重建家园,却没有在逃生技能和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这说明政府的工作只能是临时短暂的,不够长远地考虑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无论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还是这次雅安地震,全国人民的心一次次融合在一次,帮助灾区的同胞共同度过难关。同时,我们也逐渐学习到了各种避免灾害的知识,自救的知识。但仅此是不够的,希望不会再有灾难降临,但如果出现,我们应该克服群体的盲从心理,不造谣,不拥堵,学会以更冷静客观的心理面对灾害。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 徐文静 撰写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雅安地震防范重中之重---心理工作
  • 下一个信息: 心灵直通车
  • 相关阅读

      产后性生活恢复从心理开始  想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可以从手的呵护开始
      不随便用光照耀人  去天堂,不去医院
      怎样使自己人生不再迷茫  坚持这些事,你会因此感谢自己(一)
      读书是一种享受  记忆植入不是幻想
      幸福啊,你从哪里来?(五)  幸福啊,你从哪里来?(四)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