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书香 >> 正文

心理书香

春季需防心理疾病

2014/5/14 10:01:01 编辑:心灵花园

    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春季,是多种心理疾病的高发时期,每年3至5月的发病率接近全年的一半。据心理专家所在的中心心理咨询门诊统计,近几年的春季心理门诊中,春季易发病以抑郁症、焦虑症、情绪障碍等为主。起因不外不起眼的家事、办公室小事、夫妻间琐事而引发心理疾患的爆发。
    春季易发抑郁症焦虑症,春天气候多变,阴雨天较多,阳光相对较少,造成大脑内松果体素分泌增多,从而使机体内其他激素分泌不均衡,出现代谢紊乱,导致人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异常。在经济、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压力加重时,就容易导致心理疾患。
    心理医生提醒市民,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表现主要是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如失眠;情绪不稳、浮躁不安;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休息后也难以复原;容易为小事发脾气或常自责,有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等。这时如不加以注意,就会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等“心病”。
    总的来说,春季易发心理疾病主要有:1.抑郁症:表现为平日里沉默寡言,喜欢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如果性格开朗的人出现情绪低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2.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突然的头痛、头晕、心烦、多梦或失眠;无缘无故发脾气,情绪易激动,见人见物常不顺眼,遇小事纠缠不休;敏感多疑;孤僻,不与人交往,对亲友冷淡;思想混乱,胡思乱想,记忆力下降;出现幻听、幻视等。3.考试焦虑症:硕士考试、博士考试、高考,这些决定命运的考试往往都在春夏举行,可导致考生心理压力明显加大,精神紧张和过度用脑可能造成学生神经衰弱,睡眠不足,烦躁易怒等。4.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困乏、情绪低落、压抑郁闷、食欲下降、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爱发脾气等。5.神经症:是以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保证充足睡眠及适量运动
    心理专家建议,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对于这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要积极预防,不能过度疲劳,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些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在春季要加强保健和治疗,以预防为主。家人要多方面给予关怀和支持,尤其是心理方面,尽量避免各种刺激因素。专家强调,特别是对于往年经常发病的精神病患者,在春天时节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做好及时复查。因为春天是精神病老病号最容易复发的时候,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病人,一定要让他们尽快到医院做一次复查。除此,精神病人还需要长期服药,而药的分量是相当重要的。擅自加药或者减药都会导致病情变化,因此精神类药物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家庭乃至社会的宽容、理解对精神病人来说是莫大的心理支持。说一个正常人有精神病对他并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同样的话放到有精神病史的人身上,就可能会成为他发病的导火线。
    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法
    1.平日里要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遇到事情应该注意分析,保持合理的心态。
    2.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化,碰到事情特别是应急情况,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或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方式,释放压力,调节身心。
    3.要调整自己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4.多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在活动中释放压力。
    5.春天景色宜人,可多参加户外活动(比如踏青等),陶冶情操。
    6.问题严重且长达三个月都无法自行缓解者,应该尽快咨询专业医生,在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进行治疗。
    7.以前有这方面病史的病人,在这段时间用药一定要谨慎,一定要根据医嘱用药,切不可停药或者改换药品。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关注心理健康
  • 下一个信息: 21天改变习惯
  • 相关阅读

      兹有心理咨询能帮助你  消费差距取决于消费观
      了解心理需求才能携手前行  心理咨询师谈读书的魅力
      弗洛姆与《爱的艺术》  心理学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养心之道:日子要往宽了过
      逃避自由  爱是一切的答案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