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书香 >> 正文

心理书香

心理专家解读焦虑的意义

2014/5/14 9:58:03 编辑:心灵花园

    有不少人向我抱怨说自己最近太焦虑了,生活简直没法往下过。这些人当中有为买房焦虑的,有为买车焦虑的,有为找工作焦虑的,也有为换工作焦虑的。而当你别的什么都不去想,一个人淡定地坐在电脑跟前时,谁料此刻电脑屏幕一黑,系统死机,这让你刚才的淡定瞬间转变成了烦躁,这叫做“计算机压力症候群”,属于现代焦虑症候的一种。
    生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社会,我们此生貌似是逃离不掉“焦虑”这个梦魇了。在全民皆焦虑的今天,似乎有必要重新审视“焦虑”这个词语在当下语境中的意义。例如,什么是焦虑?它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恐怕是整天声称自己“焦虑”的我们鲜有机会停下来深入思考过的。通常的一种观点是把所谓的焦虑简单地视为一种心理疾病,需要加以治疗。但这个过于单纯的想法往往便宜了那些心理治疗师和抗抑郁、抗焦虑药的制药厂商,并且,它也没能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在全社会都致力于消灭像“焦虑”这样的负面情绪时,为什么受焦虑情绪影响的人群,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多呢?
    这需要对“焦虑”的意义进行历史维度的考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洛·梅在《焦虑的意义》一书中在对人类的“焦虑史”进行一番梳理过后,得出结论说,焦虑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起发展的。人们有焦虑的感觉,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病态。
    我们大概都听过一种说法,“适度焦虑是保持健康的方法”,意思是说,如何应对焦虑比焦虑本身更为重要,因为焦虑本身并不那么可怕。在罗洛·梅看来,它不过是“个人主义”在当今资本主义语境下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的含义是,在人不断遭受物质的“异化”过程中,个人的心理与现实社会之间产生的“疏离”,这种疏离会给人带来强烈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从而产生了焦虑。说简单点,人们活得焦虑,是因为对于周遭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社会,缺乏必要的安全感。
    那为什么罗洛·梅认为这种焦虑的感觉并不可怕呢?原因是这样的:这种焦虑的感觉,其实从一个人打娘胎里出来,就会伴随着他的一生。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哭喊,便是个体在想这个世界首次表达着焦虑,这种焦虑,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里的说法,是源于个体从母体中被剥离而产生出的恐惧感。焦虑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可避免,甚至很正常。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是人类在面对他的自由时所呈现的状态”,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忐忑,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焦虑,它不仅不会对人的心理造成损害,反而会成为人积极参与改造现实,使之适应自己期待的动机。
 但是,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这种有特定对象的恐惧感也会不断增加,于是我们开始怕这怕那:怕失去自己的家人、怕失去自己的财产、怕自己没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怕自己永远贫困……所有一个个具体的恐惧和忧虑经年累月积聚起来,就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焦虑”,或者说是一种没有具体对象的“恐惧感”。这不难理解,因为一个焦虑的人,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具体焦虑的对象,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这种“失焦”的焦虑,就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焦虑。
    可悲的一个事实是,在今天,真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让整个人群都烦躁不已的,却更多的是后一种焦虑。罗洛·梅认为,从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兴起以肇,到今天高度机械化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常戚戚”的不安全感一直伴随着人们,尤其是当一个社会无法为其公民提供有效的庇护之时,那么它的各个阶层都会感到莫名的焦虑。罗洛·梅写道:“这些社会阶级成员的焦虑,经常成为他们努力维护个人主义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随手涂画,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 下一个信息: IT从业者的心理走向
  • 相关阅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生活中的好丈夫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兹有心理咨询能帮助你  消费差距取决于消费观
      了解心理需求才能携手前行  心理咨询师谈读书的魅力
      弗洛姆与《爱的艺术》  心理学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