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教育

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快乐

2016/10/31 9:00:00 编辑:心灵花园

  荷兰心理学家马丁纳将快乐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竞争式快乐,我一定要比你强我才会快乐,否则,就痛苦。这是最低层次的快乐。一个人如果只有竞争式快乐,他会发现在人与人交往时,除了比较都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于是,本该有着最纯粹快乐的同学聚会却变味成了男同学比收入比职位,女同学比老公比孩子的秀场。比的时候各种虚无的热闹非凡,结束以后一个个空虚而寂寥。
  二是:条件式快乐,去除了竞争的成分,是一种很客观的快乐。只要一个条件,实现了就快乐。比如你想挣到100万,实现了就快乐,而不会陷入比尔盖茨比你有钱的痛苦。你想去一次三亚,去了就快乐,而不会陷入别人都去的是马尔代夫的痛苦。
  三是:无条件的快乐,称为“至乐”,无需外界任何条件就能体会到快乐与祥和。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凡人,无论舒服还是痛苦,都能欣然接受,不执着于结果,而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心平气和的对待他人和自己。这是一种很美好的状态。
  其实,孩子们本身就有很多快乐,如装扮自己的芭比娃娃很快乐;捉一只蜻蜓再放它飞很快乐;看一部动画片很快乐;拥抱爸爸妈妈很快乐...那么是什么时候孩子的快乐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呢?是在考试超过别的小伙伴的时候吗?是在爸爸妈妈参加完家长会之后的疲惫神情中吗?是的,就是从孩子开始接受应试教育而追求父母所期待的第一种快乐时。我想父母其实最希望的还是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吧,那为什么不能多些尊重,多些放心,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在快乐中学习呢?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女儿,应该这样养
  • 下一个信息: 在家庭教育中,精神教育重过物质教育
  • 相关阅读

      不可小觑的考试焦虑  心理学解析考试焦虑
      离婚未必就能解脱情感的困惑  避免情绪波动而导致的婚姻危机
      儿童期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  厌恶疗法改变厌学行为
      从心理学视角看婚前心理  帮助孩子寻找心理平衡点
      谈恋爱需要健康人格  沟通是理解的金钥匙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