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教育

非智力生活,中国教育之伤(二)

2015/3/17 15:48:29 编辑:心灵花园

  陈丹青进一步讲:“在美国,你想干什么,想变成什么人,你都可以试着做。在中国,如果你是个特别的人,从你的家里开始,一步一步,一直到学校、社会,没完没了的管束和指责,耽搁你、恶心你,甚至毁掉你。”
  也就是说,想过上一种智力生活,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件特别难堪之事,从一开始,中国的文化教育系统,就不产生这类人才。对于教育的批判,几乎从未中断过,但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僵化力量,也从未被改变过。即便是教育体系中的教师群体,也具有一种无力感。他们和医生的待遇类似,工作在作为奉献者的第一线,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但只有最基本的保障。对他们最大的褒奖,就是每年有一两次写表扬信或高唱赞歌的“荣誉”。
  2015年的文化教育趋势将继续向小众分化。
  散文家蒙田对智力生活有如此描述:“我的目的是悠闲地而不是辛劳地度过余生。没有一样东西我愿意为它呕心沥血,即便做学问也不愿意,无论做学问是一桩多么光荣的事。我在书籍中也是寻找一个岁月悠游的乐趣。若搞研究,寻找的也只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享受人生、如何从容离世的学问。”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了能成为艺术家。他们想象中艺术家所过的生活,正是蒙田所讲述的:拥有自己的loft工作室,不用为生计发愁,具有设计感和审美的能力,不用上班,在世界各地享受美食和观看博物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这些,也决定了一种生活品质,正在让我们的教育体制感到难堪:我们培养的孩子,最终会站出来破口大骂那些教育他们的人。——这个,去听听阴三写的歌曲《老师好》就知道。
  很多中国人从来就是为家庭活,为子女活,为父母活,或者为国家活,他们认为为自己活是很不高尚,很不负责任的。对于这些人来说,一旦自我成长的需求与外在价值发生矛盾,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冲突。
  2015年的文化教育趋势将继续向小众分化:两股趋势带来的力量其实是一股,那就是脱离现有的教育体制。有些人向传统靠近,选择中国传统经典之路,读私塾、家庭教育或一些人联合起来办学;有些人选择德国、英国、美国的教学模式,办国际学校,当然,学费也是昂贵的。
  另外,互联网技术也改变了教育模式,未来的学校围墙将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公开课分享到名校教育,自学将成为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自学教育或者自我教育,将取代学校教育,成为主要的成长模式。但最重要的前提是,你必须找到自己心中最为热爱的那一部分,它决定了在你的生命过程中,可以燃烧多久,可以驱动你多久。
  过一种有效的智力生活,当然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但前提是,你能真正做到一如蒙田所说的那么通达吗?而更多的人从未想想他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也因此,他们并不明白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到底该过怎样一种人生。
  一位智者因此说:“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老祖宗已经教会我们如何过一种智力而幸福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点评:高考制度是传统教育的关键,如果不摆脱单一指标录取的格局,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无法从根本上发展,学生也无法获得应试之外真正的自由。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非智力生活,中国教育之伤(一)
  • 下一个信息: 非智力生活,中国教育之伤(四)
  • 相关阅读

      让孩子自主玩耍并给与足够的材料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要素
      关注全托儿童的心理陪伴  让孩子远离“电子海洛因”
      孩子厌学来自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  独立思考能力源自于父母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可以这样做  准妈妈的这个行为可能会害了孩子
      为什么,他想要学心理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脸上不带笑容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