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教育

非智力生活,中国教育之伤(一)

2015/3/16 16:47:38 编辑:心灵花园

  过一种有效的智力生活,当然是每个人所希望的。而更多的人从未想过他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也因此,他们并不明白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到底该过怎样一种人生。
  微信圈上最近广泛传播着一段话:“中小学教学体制应该这样改:吃好早餐,早8:30到校。上午三个主科数学、语文、英语。午饭在学校食堂。下午按照自己的选择,学习舞蹈、声乐、烹饪、园艺、乐器、武术、实验、科技、服装、土木等特长班。每周爬山、攀岩、游泳,欣赏电影。暑假从7月到9月。寒假从1月到3月。假期组织旅游,到另一个城市或国家体验风土人情。中国式教育结束吧!让下一代幸福健康快乐生活!!同意的请举手!!!”
  你看,教育部的活越来越不好做,贵国公民大有替你包办之势,如果你不按着来,那么选择也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上私立学校也就是国际学校,上到中学后直接报考国际性大学,从此与中国教育体系毫无瓜葛;一种是上完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后,送孩子越洋去念书,一步到位,跨入全球化公民的行列,更有等不及者,有小学毕业就送孩子去国外就学的。
  一位家长便分享说:“我真想给美国教育部送一面锦旗。”她2014年8月将女儿送到美国念初中,四个半月走过来,六门主课三门优、三门良。经过了语言关、环境关的各种适应。在妈妈眼中,孩子变得“自信、独立、有主见了”。
  “她比以前快乐了,她得到的肯定鼓励她自觉自愿地努力,对自己有要求,希望更优秀。”孩子变得爱运动、爱结交伙伴、不怕晒黑。这位母亲最后用“阳光自信开心健康”来描述这个个体,当然,这也是西方教育殊为不同的结果。
  中国的应试教育存在诸多诟病,其中比较显著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人格教育。从中国教育体系中走出来的人,能够面对习题,但是不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有条件的人选择其他方式教育子女。
  想过上一种智力生活,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件特别难堪之事。
  国外的教育让孩子很轻松,上中学像上幼儿园,“整天玩”,课程稀松,孩子在玩耍中得到各种发育,尤其是人格的发育成长。将来他们的课业也很繁忙,却是另外一种繁忙,是求知者的繁忙,是乐此不疲的繁忙,而不是被逼迫的扭曲。上述那位母亲说:“单冲她背着书包欢欢乐乐爱上学这一条,我都有给美国教育部送锦旗的心思。一切一切的单,我心甘情愿地买。”
  作家石康住在波士顿,他观察到波士顿人群的素质很高:“若我有孩子,一定先送波士顿。若是令他错过波士顿,那么等于直接夺去了他享受智力生活的机会——那里有夸张的四季,严酷的学术竞争,严肃的表情,书店里的书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看懂。有人说,夜晚漫步街头,会看到波士顿的家中有世界上最多的书架。”
  石康这样表达他的惊奇:“即使在西岸的斯坦福,我也没有见过那么多人具有一种聪明的样子,那些步态、形体姿态令人感到敬畏。”他被饱学之士的样态吓着了:“你会见到一张张充满智力的脸,这些表情是人类长年深思某些深刻的问题后在脸上留下来的印迹。”
  而中国人则缺少学术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永远在基本理论和意义上打转。一位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人缺乏长程的、持续的、耐心的收集信息及保持逻辑辨析的能力。”
  陈丹青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只需要听话的人。”他在美国接触过很多留学生,得到的经验是:所有中国学生进入学校,立刻就成为这个学校最好的学生,美国学生根本不是对手;但等毕业进入所从事的那个领域,最优秀的立刻全变成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了。“差距就在人格培养,缺少了个性、自由、想象力、勇气和好奇心。我非常重视奇怪的人——用通常的规范无法解释的人,美国多是这样的人。”
  心理咨询师点评:中国人的学习大部分都是被迫的,不是发自内心的追求。中国人被教育去适应社会,而不是发展自我,所以自我是被压抑和束缚的,一旦从事需要想象力的工作,就会捉襟见肘。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把父母挂心上 就能心灵相通
  • 下一个信息: 非智力生活,中国教育之伤(二)
  • 相关阅读

      让孩子自主玩耍并给与足够的材料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要素
      关注全托儿童的心理陪伴  让孩子远离“电子海洛因”
      孩子厌学来自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  独立思考能力源自于父母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可以这样做  准妈妈的这个行为可能会害了孩子
      为什么,他想要学心理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脸上不带笑容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