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成长咨询 >> 正文

成长咨询

如何克服社交紧张心理?

2015/11/9 10:53:48 编辑:心灵花园

  生活中,总有些人因为害羞,而在说话时不敢和人对视,虽然表现的有些紧张,但还是能够顺利与人交流和接触。但有一部分人不仅极力回避与人对视,还无法与人交流对话,这样的害怕程度就很有可能是视线恐惧症的表现。
视线恐怖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存在这种问题的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压抑内心一些正常欲望的自然表达;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希望在他人面前不要出错,因此夸大了社交压力,带来强迫性的视线回避行为。
视线恐怖症患者一般表现为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到哪儿才好。患者一味注意视线的事情,并急于强迫自己稳定下来,但往往事与愿违,很难集中注意力与对方交谈,或者谈话前言不搭后语,自己也会感到痛苦。
要克服这种视线恐惧,最好采取"满灌疗法",就是强迫自己在公众面前讲话,练习自我展现的胆量;也可以先跟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一起做视线接触练习。
在亲密的人之间,会因为交谈投机,彼此互相了解和欣赏而不由自主地接触对方的眼睛。同时,好友的一些心理鼓励,也可以帮助你建立人际交往的信心,比如一句:"你看上去真是精神极了。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很棒的人!"就可以创造一种安全和接纳的气氛。
另外,也可以先接触对方眼睛和鼻子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不一定非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经过一段时间,在你逐渐能自如地表达内心想法时,就会慢慢适应别人的视线,不再惧怕注视对方了。
害怕与人对视的朋友,别再让视线恐惧症挡住你与人交往渴望。
要克服社交紧张心理,首先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
悦纳自己树立自信
很多社交紧张者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勿对自己要求过高
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别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
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勇敢地去面对
有紧张现象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次会更加紧张。而且,我们也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去面对。
克服恐惧症的建议
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人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
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发病率77%0,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2%0左右。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活动并不意味着创造一个渴望的目标
  • 下一个信息: 如何做个受人欢迎的人?
  • 相关阅读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夫妻关系失衡是产生乱伦行为的重要诱因
      健康小孩学习好  快乐运动 健康成长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用心理学经营婚姻情感
      如何疗愈考试焦虑  关注孩子成长的时间表
      妻子的举止为何让丈夫厌烦  妻子如何应对疑似出轨的丈夫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