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全民“吃播”、美食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种悄然上升的危机——进食障碍。无论是追求极致身材的年轻人,还是在高压工作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中年人,进食障碍都在悄无声息地蔓延。那么,究竟什么是进食障碍?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进食障碍,听起来像是一道餐桌上的“菜品”,但它其实是一种严重的
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个以外貌为重要评价标准的社会,追求完美身材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终极目标”。从明星的“瓜子脸”、“A4腰”,到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健身打卡”,都在不断强化人们对完美体型的渴望。而正是这种“渴望”之中,滋生了名为“进食障碍”的心理疾病。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的确是这个现象的“始作俑者”之一。每天刷着朋友圈和Instagram,看到那些晒出完美身材的朋友们,不少人都不由自主地开始对自己的体型产生怀疑,甚至是厌恶。于是,节食、断食、疯狂运动等极端手段层出不穷,进食障碍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不仅如此,商业广告这种角色也在其中“助纣为虐”。那些看似美丽动人的模特,实际上可能经过了无数次修图和滤镜的“加工”。但普通人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们只看到广告中的“完美”形象,或是哪怕对商业广告的虚假性心知肚明,却仍然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对形象的看法,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于是大家也开始盲目追求“完美”的病态。
那么,进食障碍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进食障碍是一类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等。
神经性厌食症,就是患者极度害怕自己变胖,因此会采取极端的节食方法,导致体重严重下降。害怕变胖的心理人人都有,然而对于患者来说,这已然成为一种执念,这类人往往对身材有着极度苛刻要求,他们因为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而深陷厌食症的折磨,连喝水都严格控制以保持身材,活在对自我形象的无尽焦虑中,试图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
与厌食症相对的是神经性贪食症,这种病症的患者会在节食过后食欲过度积压,造成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然后在痛苦中强迫自己催吐、过度运动或使用泻药,以此来防止体重增加。贪食症患者以“瘦等于健康”为借口催眠自己,尽管食物被排出了,愈发疯狂的食欲和自我厌恶仍停留在体内不断折磨患者。
暴食症则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暴饮暴食,但不同于贪食症,暴食症患者不会采取补偿行为(如催吐)。因此,暴食症常常导致肥胖及相关健康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对于那些深陷进食障碍困扰的人来说,来自家人、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用温暖的语言、包容的态度去陪伴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比如,可以陪他们一起参加
心理咨询,或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支持他们。如果您的朋友深陷“进食障碍”的泥潭的话,至少也能多给予一份理解。进食障碍患者往往会遭受各种误解和歧视,这些负面评价只会让他们的状况雪上加霜。我们需要打破这些刻板印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其实美不仅仅是外貌,更是内在的自信和健康的心态。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进食障碍、抑或是任何心理疾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今社会哪怕不像从前那样将心理疾病患者妖魔化,却也仍然存在对这类群体的歧视、不理解,这种情况我们无法否认。或许在知晓了有关进食障碍的知识后,您也能对身边的心理病患者多些包容和理解。
身材焦虑是强加于人的“莫须有之罪”。对于“赎罪”之人来说,食物不再是滋养生命的源泉,而是变成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存在。在患者眼里,食物中充斥着审视的眼神,让他们对食物既有深深的依赖,也有强烈的抗拒;既有无尽的渴望,也有无边的恐惧。与进食障碍斗争中的无助与挣扎,也有他们摆脱束缚,坦然和自洽地面对食物与生命的愿望。
心理学实习生 王旭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