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咨询技术

【沙盘疗法】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精神分析】
【催眠和NLP疗法】
【意象对话】
【人本主义】
【森田疗法】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咨询技术 >> 意象对话 >> 正文

意象对话

佛教方便法门与意象对话(二)

2015/2/11 18:23:58 编辑:心灵花园
  意象对话的“自知”是佛教的“觉”的开始。
  意象对话的基本目标是获得更好的自知,这和佛家以觉为中心的原则一致。
  通过意象对话,特别是意象对话中的领悟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消极的意象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会发现,一切消极意象的产生并非无缘无故,而必定有一个过去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意象世界中,某个意象人物的选择带来了未来的一个后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象的本性是空,是虚幻,但是因果不空。而且意象对话中,因果呈现(比现实生活)更集中、鲜明。因此意象对话有利于人了知佛教中的因果法则。
  举例说,如果一个人想害现实中的一个同事,他设想如何陷害这个同事,因此,他就要在自己的脑子中,构想一个情景,在自己的脑子里,想象出一个“同事”,想象自己怎么害他。而这样的想象,实际上在他自己的脑子里,创造出了一个以那个同事形象出现的“子人格的意象”。  当他陷害了这个同事,他自己的脑子里那个“同事形象的子人格”也就被他自己脑子里的“自己形象的子人格”所害。这以后,他自己脑子里的那个“同事”就会想要报复他自己脑子里的“自己”,从而,在他自己的脑子里(或者按照佛教的术语说,他自己的心里)就开始了一场报复和反报复的战斗。他不可能逃开这个“同事子人格的意象”,因为那是他自己心灵的一部分,是自己想象的产物——因此,害人者必得恶报,不仅仅是因为他得罪了现实中的那个同事,而是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害现实中的人的同时他就在害意象中的一部分自己。
  心理咨询师点评:觉知这些,是对因果的觉,也是佛教的觉的一种形式,虽然这还不是“彻悟”,但是也是一种领悟。这可以让来访者心悦诚服地不再做不适当的行为,以避免不好的果报。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 选编

佛教方便法门与意象对话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佛教方便法门与意象对话(一)
  • 下一个信息: 佛教方便法门与意象对话(三)
  • 相关阅读

      论意象对话的危险(二)  论意象对话的危险(一)
      适应症和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  一个意象对话的开场案例
      一个性困惑儿童的意象对话案例  意象对话疗法扫盲篇(五)
      意象对话疗法扫盲篇(四)  意象对话疗法扫盲篇(三)
      意象对话疗法扫盲篇(二)  意象对话疗法扫盲篇(一)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