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24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被同性恋困扰的个人或者家庭走进咨询室,面对这些人,作为咨询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对他们提供帮助?同性恋只是遗传的么?有研究表明确实存在同性恋基因,而且这样的基因有两个,甚至更多。除了遗传因素,环境也对同性恋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2016年5月23日晚六点半,周一沙龙如约而至,和大家久违的老朋友吴少里老师作为本期沙龙工作坊的主讲老师,为大家带来23《性身份认同》的沙龙课程,吴老师时而讲述理论,时而结合案例,让看似过于学术的主题...
2016/4/28
在充分了解俄挺普斯情结理论之后,邀请了我们咨询中心的孟桂钰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个案。由于孩子在早期性器期没有发展得好,在后期处理家庭两性关系中出现了问题。由孟老师扮演来访者,邀请我们的学员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你笨死了,做那么多遍都不会!这是朱老师为我们展现的一段话,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比如这句话换位思考就可以是你不笨,多做几遍就会了!同样的一件事情只要我们用积极的一面去引导婴幼儿,就...
2016/4/2
弗洛姆在其名作《爱的艺术》中写到对人类存在这一问题真正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他认为,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任何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自己在爱情生活中也永远不会得到满足“性”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回避,或者中国人讳而不谈的一个话题。但是在夫妻关系中,性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因为很多夫妻关系问题,都跟性生活不和谐有关,如果夫妻双方在此问题上不善于沟通,可能会加深夫妻关...
2016/4/1
一个喜欢规划的人,即直觉型的人,遇到一个不懂规划、而喜欢执行的人,却要求对方像自己一样懂得规划,因此而纠结而痛苦时,不妨接受彼此间的性格差异,代之以合理分工来处理彼此间的分歧,这样不但可以各取所长,而且能够融洽彼此的关系很多夫妻关系问题,来自于我们不能接受差异化。曾经听过一个很搞笑的例子,妻子认为牙膏应该从这头挤,丈夫认为牙膏应该从那头挤,各执己见,谁也不认输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吵到要离婚的地步。 很多女人会抱怨,感...
2016/3/18
紧接着,崔老师通过家庭暴力的个案探讨,让学员意识到如何建立婚姻咨询中的夫妻同盟关系?如何正确把握婚姻咨询求助者的需求?当遇到婚姻困扰者需要咨询师帮TA做决定时如何处理?短短1.5小时的工作坊第三节,学员们讨论热烈3月14日,心潮心灵花园周一沙龙督导《家庭治疗在婚姻情感中的应用》工作坊第三节《影响夫妻关系的心理因素-心理发展与心理障碍》,授课人崔老师,国内著名的女心理专家,本次督导,崔老师仍延续其特有的幽默,在...
2016/3/10
咨询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来访者对于咨询师人格的解读,每一个细节对于来访者可能都是不可小视的影响因素。崔老师讲到,作为咨询师我们的站姿、坐姿、走姿、表情、着装,都要注意,其对于来访者情绪、行为,对于咨访关系,以及对于咨询效果可能都存在着潜在的影响婚姻问题是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室里最常见的求助问题,也是现在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家庭问题。《家庭治疗在婚姻情感中的应用》工作坊作为在2016年的心潮心灵花园的周一沙龙督导中的第一个工作坊,主要针对于婚外恋...
2016/3/2
倩倩老师先介绍了一些萨提亚模式的发展及理论知识,然后讲到本期的主题——沟通,通常我们会为了避免被拒接的威胁而是用一些不良的沟通模式而掩饰自己的软弱,一般分为: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每周一晚六点半开始的团体沙龙又和大家见面了,旧友相识好久不见,每每说起一片笑声。本期的沙龙是由倩倩老师带来的《家庭中的沟通》,说起家庭沟通,想必想到的应该是萨提亚女士的萨提亚模式,它的治疗信念是:“父...
2016/2/29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期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时间:周一晚18:30-20:00 主题:家庭中的沟通 主讲:朱文倩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美国NGH催眠治疗师,台湾四维NLP执行师。 假期结束,团体沙龙又和大家见面啦。本期依旧是“家庭”主题,...
2016/2/15
心理咨询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行业,同时心理咨询也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好的一个行业,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说到科学的方法手段,就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心理测验心理咨询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行业,同时心理咨询也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好的一个行业,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说到科学的方法手段,就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心理测验。 2月14日上午9点心...
2016/1/28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大部分成年人的极端行为都可以追溯到其某种早期心理经历,人的心理问题则与其6岁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很想问各位已成为家长的读者,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有没有幻想过要成为怎样的家长呢?“孩子得听我的,我说什么是什么”,或是“随便啦,孩子开心就可以了”,在或“我想和他成为很好的朋友”。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