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来,以MBTI为代表的人格测试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年轻人社交、职场甚至婚恋中的热门话题。本周的心理沙龙活动由资深
心理咨询师王主任带领大家深入探讨人格,揭开人格的神秘面纱。
活动开始,王主任邀请每位沙龙成员分享一个人格小故事。A首先分享了一个关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故事。撒切尔夫人,被誉为“铁娘子”,她的外表强硬和果断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在她强硬的政治形象背后,却有着柔软的一面。在马岛战争期间,她展现了坚定的领导力;然而在儿子失踪时,她却痛哭流涕,展现出了母亲脆弱的一面。
王主任借此引出了一个重要的
心理学概念——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指一个人在不同角色中展现出不同的人格。在职场上,我们可能是雷厉风行的领导、严谨细致的员工;在家庭中,我们可能是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子女。这些不同的角色要求我们具备不同的人格特质,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境。一个人的人格面具越丰富,他处理人际关系就越圆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由衷地称赞这类人高情商。高情商的人懂得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对象调整自己的人格,他们既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能灵活地适应他人的需求。
接着,成员B分享了一个病态人格的故事——24个比利的故事。比利有24种人格,这源于他小时候遭受继父虐待,为了逃避痛苦分裂出24种人格。这些人格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轮流掌控他的身体。
王主任耐心解释比利的情况是一种人格分裂,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精神分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意识混乱、幻觉和妄想等症状。而人格分裂则并没有意识上的混乱,但是它会呈现出不同的身份,这些身份会轮流掌控身体和意识,比如他心中会分裂出来一个老者身份,即便他本身是个年轻人,也会以老者形象呈现出来。
沙龙成员C是一位
心理咨询师,她在接公益咨询电话时,遇到了一位让她印象深刻的高中生。这位高中生打过500次公益咨询电话,每次来电就会攻击咨询师,特别是女性咨询师。
王主任分析这位高中生是一个典型的自恋型人格。自恋型人格的人通常表现出极度的自我中心和对他人的贬低。这种
人格障碍的形成往往与原生家庭有关,缺乏关爱和认同导致他们内心深处的脆弱和不安全感。
通过本次沙龙的交流互动,参与者们不仅对人格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而且意识到了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人格。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建立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师 朱俊彦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