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心理沙龙是由资深精神分析
心理咨询师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又一次惊喜!宋老师深入浅出地和大家讨论人格主题系列——回避型人格。
先让我们看一下回避型人格的介绍。回避型
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 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根据DSM-5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回避型人格有以下但不仅限于七个特征:
(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
(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先确定能被喜欢;
(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的先占观念;
(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宋老师提到,回避型人格往往是因为害怕一段关系的结束,从而去回避一段关系的开始,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关系总是要结束的,只要不去开启一段关系,那么他们就不用去面对这段关系的结束。
回避型人格在遇到自己不想面对的人或事件时,往往会通过无视,不回应的方式来应对。
真正的回避型人格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大多数人在遇到一些事情时,可能会有回避行为,但不一定就是回避型人格。
宋老师在这里打了个比方,人就像一枚钻石,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一面看到他的很多面,也可以通过很多面去观察一面,每一个面都可以折射和影响出其它的面,我们并不能只通过一个面就来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格或是什么样的人。作为咨询师他更需要去观察一个人多个面,甚至是所有面,才能给来访下判断和做治疗。
本期沙龙,宋老师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比较深刻,大家都积极的提出问题,和宋老师探讨到底怎么样才属于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人格是怎么诞生的,沙龙成员表示这期宋老师的讲解给他们带去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沙龙主题——“释梦”。
心理咨询师 王嘉琪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