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新闻快讯】
【心理新闻】
【心理故事】
【媒体活动】
【媒体报道】
【心理沙龙】
【心理沙盘】
【经典博文】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新闻中心 >> 心理沙龙 >> 正文

心理沙龙

优秀士兵的回归

2013/12/6 11:46:12 编辑:心灵花园

      

    这周晚上的督导是陈天智心理咨询专家提供的影视分析,电视节目《打开你的心结》中的一个案例:一个退伍的优秀士兵,退伍后却迟迟不能适应社会,没法坚持做好一份工作,以致退伍十来年后仍然要依靠父母,这样导致与家人关系恶化,发展到打骂家人。正是带着这样的情况,父亲带他来到这个节目,所以题目叫做《打伤人的儿子》。
    节目的心理专家是格桑老师,这不是第一次看他做这个节目,之前一次节目,他自创的一种牌让我印象深刻。而今晚上他的动态催眠也让我思维开阔。他用两个健身器材分别代表两种状态:脚踏车是代表在家里,而跑步机代表在社会。然后让来访者在上面运动,脚踏车是你动它才动,你不动它也不动;跑步机是它一直在动,就好像永远变化的社会,你不动你不变就会摔倒被淘汰。我自问如果是我没有这样的思路来简单深刻的让来访者体会两种的不同。可以想象,在将来即使他的意识不记得社会是什么样,可是他的身体却记得很清楚.
    然后格桑老师就让来访者在跑步机上跑,一边跑一边在旁边给他灌输积极的话语:自信、乐观、希望、坚韧。来访者在跑步机是一边跑,一边不停的说,这样持续了足足一个小时,而格桑老师自始至终在旁边陪伴中途,他让来访者将自己的名字正过来念、反过来念,我们心里都有这个疑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第一个感觉是催眠技术中的倒错技术,就是让来访者产生意识混乱,从而进入潜意识;后来觉得是为了让来访者专注,因为注意力越集中越容易进入潜意识,正说名字都是随口反应,而反过来说却要思考一下的。在跑步机上的挥汗如雨以及对自己的呐喊足以唤醒他曾经在部队表现出来的那些优秀的品质:自信、乐观、希望、坚韧,可是这么多年却被他丢弃了。所以有人对正反名字的另外一个解读就是:正向的名字是真实的真正的自己,而反向的名字代表他一反常态的这么荒废的十年。格桑老师感到,这么十年来他一直没有适应社会,是因为他还没有彻底的与过去的军旅生涯告别。在当场,格桑老师给来访者举行了一个特别的告别仪式,从格式塔的完型疗法看,这是他的军旅生涯一个真正的完结。从今后开始,他就正式彻底的开始社会生活了。看到咨询结束后他的坚定、自信的表情,我们能感到曾经的优秀士兵又回来了,真正的梅建锋又回来了!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十年的社会生活还是抵不上他两年的部队生活呢?如果我们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在部队的年龄阶段就容易理解了:他17岁入伍,到19岁。这个时间正是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的自我同一性整合期,这个时期会形成影响我们一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那段时期,战友的合作友爱,领导的关心,纪律的规则都让他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心的,最重要的是部队的不离不弃,一切都是跟随集体,按部就班;而社会工作上,没人会给他三番五次的犯错机会,没有人给他安排自己的生活,他有更大的自由,可是他反而不觉得人性化了。
    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接触到一些退伍军人,有优秀士兵回来照样做优秀员工的,这是少数,却有很大部分变得颓废、无所适从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原因,可以预计将来对退伍或者转业军人的心理状态的转变是政府或者职能部门要关注的。

(邓玉洁 撰写)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咨询师督导-影视赏析-两年军旅载誉,十年社会受困
  • 下一个信息: 首次心理咨询中采用技术分析
  • 相关阅读

      信息时报:非虚构抑郁咨询手记  各项指标都正常,也会身体不适?
      上海中学生报:别叫自己小透明  心潮八周年庆典——总经理致辞
      “感恩·成长”---心潮8周年庆典圆满举办  埃里克森:人生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
      北京晨报:美在爱与接纳间  山东商报:抑郁会不会自行走开?
      城市导报:“关注心灵档案”系列讲座财大开讲  燕赵都市报:着陆——评《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