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咨询师杂谈 >> 正文

咨询师杂谈

恐惧是种心理适应器

2015/7/3 11:20:53 编辑:心灵花园

  恐惧是种心理适应器。恐惧、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都是大脑的本能,是人生中无法分割的部分。那些“无所畏惧”的人,要么是大脑的恐惧中枢受到了破坏,要么是眼睛和大脑尚待发育的婴儿。
  3月8日那天,我不停地刷着微博、推特和航空业者云集的airliners.net,试图知道失联的MH307航班有没有最新消息。马航官方每次公告都是老调重弹,越南传来的消息则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推翻。各种谣言纷纷浮出,又被迅速辟谣。刷到下午六点,仍然没有任何好消息,一个搭飞机的朋友发信息说飞机晚点,而我不得不出门去参加一个讨论转基因的沙龙。天很冷,我边挂心机上的那239人的命运,边琢磨朋友今晚要等多久,边疑心有没有人会在这种冷天来参加沙龙,边焦虑等会儿面对提问时会不会张口结舌,边担忧路痴属性的自己会不会根本找不到沙龙地点……
  从演化角度来说,恐惧是种心理适应器。恐惧、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都是大脑的本能,是人生中无法分割的部分。那些“无所畏惧”的人,要么是大脑的恐惧中枢受到了破坏,要么是眼睛和大脑尚待发育的婴儿。事实上,从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那一刻起,就要面对有朝一日这个自我将消亡的恐惧。而以下问题也开始挥之不去——“真实的我”是什么模样?“真实的我”为何还没有成为“理想的我”?还有,我何时会以何种方式死去?
  繁衍后代也好,修行来生也好,著书立说也好,维护自尊、强化世界观也好,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也好,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对这些问题的回应。我们创造了文化,建立了宗教,在其中找到些许安慰。而当灾难袭来,当被迫直面死亡与不确定性,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启动种种防御机制。
  第一层防御来自亲密关系。荷兰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组人想象自己的死亡,另一组人则想象自己看电视,然后安排这两组人参与小组讨论。结果发现,想象死亡组内的人们倾向于坐得离彼此更近。换言之,死亡阴影会让人们更加亲近,更渴望社交。另一个研究则显示,想象过死亡的人愿为亲密关系付出更高代价。来自伴侣的怨言平常会让人不满,但如果此前刚想过生死,人们的容忍度便会升高。
  对于安全型依恋者,亲密关系是最优先也最重要的屏障。但有些人可能还需要第二层防御。时刻忧惧被抛弃的焦虑型依恋者,倘若自觉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与支持,便往往会开始捍卫自身世界观,对于“三观不合者”表现得比平常更加“不宽容”。至于习惯于压抑感受的逃避型依恋者,则会对亲密关系无动于衷,倒是致力于提升“自尊(self-esteem)”,也就是加倍努力地试着 “看得起自己”。
  然而, “世界观”与“自尊”都是双刃剑。
  倘若执着于“同一个世界,同一种三观”,我们会更偏执,更歧视他人,更容易受刻板印象影响,甚至会连无辜受害者都开始责备——“如果他们不那么做,就不会遇到灾难”,殊不知,这种想法只是我们为了消除不确定性,而硬给世界安上的虚幻秩序与因果。
  至于“自尊”,则往往与成功、魅力等外来评价挂钩。为了确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而给自己设下目标,倘若成功自然是皆大欢喜,然而,万一未能如愿,这种危险的挂钩就很可能从自责“我怎么没做好”,转变成对自己整个人的低估“我怎样都做不好”,重者还会陷入所谓的“习得性无助”,相信自己不论如何努力都没法改变结局。
  如果相信每件事的成败都会影响自己的“好坏”,再坚强的人也不免恐惧。而让你恐惧的,常常并非“恐惧源”本身,而是来自你心中对失败和无助的预感。每个人都必有一死,但最令人害怕的是死亡无法掌控,不知何时发生、不知如何发生。
  你可以放弃,可以购物,可以游戏,可以一再回避挑战,可以用其他刺激来不断转移注意力,但你真正想逃开的“恐惧感”却依然深植于内心。唯有承认,才能原谅,进而超越。承认自己的一切感受,原谅会心跳加速冷汗直流的自己,然后,才有可能直面你最害怕的事物。正如埃莉诺·罗斯福所说,“当你驻足停留,直面恐惧时,你能从每一次经历中获得力量、勇气和信心。你能够对自己说:‘我经受住了恐惧的考验。我能够承受将会发生的一切’。”
  那晚沙龙确有人来,我也答上了所有问题,打开微信,朋友已经登机,和菜头的槽边往事发送了一篇《别刷了,都睡吧》。不安的日子里,我们会本能地渴求信息。但要在死亡深渊面前活出有意义的生命,方法其实很老套——爱人,爱自己,爱冒险。绝不冒险的“百分百安全人生”并不存在。哪怕存在,亦不值得过。
  如何减少恐惧和担忧
  增加人际交往和接触。
  拥抱一个毛绒玩具,如泰迪熊。
  减少信息输入,比如断网
  冥想,调整呼吸,观察身体感受
  想象你所恐惧的场景,尽量想出所有细节,在感觉到恐惧时尽量放松,并想象成功渡过后的景象
  如果真的想哭泣,不妨大哭一场宣泄情绪
  如有需要,重复以上步骤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积极暗示的力量
  • 下一个信息: 老好人性格
  • 相关阅读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夫妻关系失衡是产生乱伦行为的重要诱因
      健康小孩学习好  快乐运动 健康成长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用心理学经营婚姻情感
      如何疗愈考试焦虑  关注孩子成长的时间表
      妻子的举止为何让丈夫厌烦  妻子如何应对疑似出轨的丈夫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