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职场生涯 >> 正文

职场生涯

如何找到自己钟爱的工作

2016/3/24 11:12:42 编辑:心灵花园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你听谁的,今天,职场心理咨询师将带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创奇人物讲述他的职场心路历程,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
  八年前,我听到了一个有生以来最烂的职场建议。
  有个朋友和我说,“斯科特,别考虑你喜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重要的是简历上要好看。”
  那段时间,我在西班牙住了一段时间,刚回来,进了一家财富公司500强公司。我想,“真实太棒了,我要做改变世界的大事件”。一开始全是这些想法,结果没过两个月,我就发现每天早上一到上午10点多,我就控制不住想用头撞穿电脑屏。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同感,很快我发现公司里的所有同事,都已经跟我差不多是同样的表现了。就是差不多这个时候,我听到了这个为了让简历好看的忠告。
  后来,正当我寻思着从二楼的哪扇窗户跳下去,绝地重生的时候,我又从沃伦·巴菲特的书里读到了完全不同的建议,他说,为了让简历好看而工作,就跟节省着性生活等老了再用一样。”我听进去了,这正是我需要的。没过两周,我辞职了,离开时就一个想法:我想做个有影响的人,什么影响都行。很快我发现,不是只有我这么想:原来身边有80%的人,工作的时候并不开心。我猜在座的各位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但这80%确实是Deloitte调查出的平均数据。
  于是我就想找出人们工作状态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让一些人从事着让人振奋,能改变世界的工作,让他们每天起床都充满干劲。有时为什么让80%的人,有气无力地在绝望中勉强度日。我开始采访那些做着创造性工作的人,也读了各种书,做了很多案例研究。
  关于目标、事业的书我看了有300多本,其实主要就是想一头扎进去,为了一个自私的目的——我想找到一个我非做不可的工作,那份属于我的工作。但当我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我,“你对求职这件事这么感兴趣,我不喜欢我的工作,有空一起吃个午饭吗?”我会告诉他们,没问题,我当时的辞职可能性是80%。那时和我共进午餐的人当中,80%的人在午餐后不到两个月就辞职了。
  我很有成就感,不是因为我施了什么咒。我只是问了他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在做现在的工作?”
  这些人往往回答我,“有人跟我说,我适合做这个。”我才意识到,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在顺着别人给的梯子往上爬,结果发现梯子靠错墙了,或者,根本没有墙。
  和他们接触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我想,不如我们组建一个社区,一个让人们有归属感,包容与众不同的地方,鼓励人们不走寻常路,激励人们做出改变的地方。这个社团后来成了现在的“活出自己的传奇”组织。
  后来我为大家介绍,伴随着这些发现,我注意到充满热情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做过三件相同的事,无论你是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人物,或者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你作的事,都在体现你的价值。我想把这三点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对各位今天,甚至今后的生活都有些启发。
  想要满载热情地投入工作,第一步,要成为自己的专家,了解自己。因为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何谈“找到”二字呢?问题在于没人替我们做这件事。大学里没有热情、目标、职业生涯这些专业。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被设为双专业的必修,其实我想说的很多,但今天的时间不够。你花在挑选寝室用的电视机上的时间,都比你选择专业和学历灵越的时间长。但重点是,每个人的方向只能由他自己决定,我们需要一个帮我们走出迷雾的办法。
  所以第一步就要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不管能否从中获得报酬,而是对别人也有益的事呢?我强烈推荐一本书,也是一个在线工具,叫做《发现你的优势2.0》,能帮你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
  第二步,弄清让我们做出决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人类、家庭、健康的关系,还是因为成就感、成功这样的东西呢?弄清自己的各种决定背后真正的原因,就能使我们了解最真实的自己。也就不至于因为本来不屑一顾的理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第三,就是经验。我们都一样,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信息,我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如果我们不在意这些信息,不去消化已知的经验,并且用到今后的生活里,那么这些都没有意义。每年、每月、每周、每天,我都会花些时间反省自己什么事情做错了,什么事情需要一直做,有没有更多经验可循。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觉得谁很优秀的时候,人们常说,“啊,杰夫可真厉害,我真想和他一样!”想想为什么感叹,打开日记本,把鼓舞自己的原因写下来。不是写某某某的回忆录,任何点滴想法都可以记下来,时间长了,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信息库,满载属于自己的生活智慧,它会使我们充满活力,更清楚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因为是要把这些因素放在一起来看,就不难发现成功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可如果没有之前的点滴累积,我们就无法看清全局。
  结果可能是——死气沉沉的活着,庸庸碌碌地和别人一样爬着梯子,却不知道通往何方。电影《华尔街2》里有几句对话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一个日工雇员问华尔街银行家CEO,“你的目标是多少?每人都有个目标数字,等赚足了这个数,就立马辞职了。”CEO回答:“噢,这个简单,更多。”然后就只是笑了笑。这正是很多的悲凉之处,没有努力了解过自己想要什么,一直追求对自己毫无意义的东西,只因为别人说我们应该这么做。但一旦我们综合这些条条框框,我们就能发现让自己重生的事情,在某个瞬间,我们都曾和自己的一股热情擦肩而过,也许就是你想从事的行业的热情,但这股热情却因为你没有意识到而与你失之交臂了。可如果你认出了这股热情,你就会获得和自己能力、价值观、人生观一致的目标。我们得紧紧抓住这个目标,一定要做点什么,不断努力实现它,绝对不能让它凭空消失。
  “活出自己的传奇”和我们取得的进步,统统都不会发生。“哇,这才是我想走的路,我可以做出改变”。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寻找什么,我们就永远找不到它。但是一旦我们有了这个大方向,这个指路罗盘,我们就可以走下一步了。
  总之,要超越自己的极限,做不可能的事。人们做不成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跟自己说我不行,另一个是,别人跟他说,你不行。不管是哪个,我们慢慢都信了。或者放弃,或者压根就不行动,可如果谁都不行动,那谁都不可能成功。这世上每一个发明,每一件新事物,一开始都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当你能够完成一些目标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信心越来越强,这回衍生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和我的朋友们已经有点养成这个习惯了。
  当你发现错误地估计了别人,错误地估计了自己,你就能一点点接近,自己坚信的目标。你不需要成为世界上最快的马拉松远动员,只需要战胜对你自己来说不可能的事,一小步一小步开始。其实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和充满热情的人相处。超越自己极限最快的捷径,就是置身自己已经超越极限的人当中。吉米·罗恩曾经说过,你是你最长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那个影响你走向未来的人,恰恰是你选择放在自己身边的那个人。已经有试验验证他们能改变一切。1898年,诺曼·特里普斯进行了一项研究,他测量了一群自行车运动员一起环绕跑道的时间,以及他们单独通过的时间。他发现,每次测量都是一起的时候快一些。
  后来这个实验被反复用在各行各业里,结果都证明了一件事,你身边的人起了重要作用,环境决定一切。但这个选择权在你手里,因为你可以选择身边的人。
  如果说80%的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那就意味着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其他人,他们鼓励我们安于现状,阻止我们追求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所以我们有必要要整理一下自己的环境。
  总结起来看,不要听别人说你无法了解你自己。不要听别人说你不能再往前走了。你不找到自己的“不可能”,你无法战胜它。不要听别人说不能和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或者无法离开不停打击你的人。你无法阻止经济衰退,被炒鱿鱼,或者车祸。很多事情都不受我们的控制,但是这三件事只有我们自己说了算。如果我们决定行动,就有可能彻底改变自己。
  很多人意识到,你的想象力才是自己的唯一束缚。
  甘地有句话是我的座右铭,一开始,他们忽视你,然后嘲笑你,他们还会打你,最后,他们输给了你。
  在你迈出第一步以前,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你可以选择跟告诉你你做不到,不要尝试做傻事的人做朋友,还是给你鼓励,助你突破枷锁的人做朋友。
  今天看起来做不到的,就是明天的新常态,这场自我复苏的革命已经开始了。
  首先,做激励我们自己的事情;
  然后,我们就能激励其他人去做让他们感到振奋的事,但是做自己钟爱的事,我们要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要扪心自问,用心寻找,发现自己。
  我期待一个世界,80%的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创新是什么样的呢?你又会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呢?一切都会开始转变。
  什么工作是你非做不可的,去发现,为它奋斗。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因为改变世界的起点,就在这里。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追求平衡的过程
  • 下一个信息: 对迪士尼招聘的思考
  • 相关阅读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夫妻关系失衡是产生乱伦行为的重要诱因
      健康小孩学习好  快乐运动 健康成长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用心理学经营婚姻情感
      如何疗愈考试焦虑  关注孩子成长的时间表
      妻子的举止为何让丈夫厌烦  妻子如何应对疑似出轨的丈夫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