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太多压力,其心理状况正在向不良方面发展,大学生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心理专家对就读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精神行为性检出率约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50%左右。而且,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这些都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疾病。通常有反复发作倾向,缓解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病因仍未明,但大量资料提示,心理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无足够的证据说明本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常起到触发媒介的作用。本病多见于成人,但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临床表现为:
1.心境高涨;
2.思维奔逸、意念飘忽;
3.夸大观念、自我评价过高;
4.活动增多、言语增多;
5.面色红润、双目有神、心率加快;
6.可有双相躁郁症状交替出现。
根据调查,导致大学生心理不良的诱因主要是:
(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二)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四)学习与生活压力;
(五)情感困惑和危机;
(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
(七)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八)就业压力大。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