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氧吧 >> 正文

心理氧吧

微表情心理学教你从公交座位中了解他人心理

2015/10/29 10:10:59 编辑:心灵花园

  微表情心理学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因为一个小小表情,就能探知他人心思,这是多么神奇的一种能力啊,这不正是人们所常常期许的一种超能力吗?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行为都被赋予了心理学的解释。今天,小编为大家从日常中都会遇到的公交车选位中帮助大家来了解下其中的心理秘密,一起来看看吧!
  一、喜欢坐在后面的人:自我保护心理强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上了空的公交车后,一般都不会选定第一排座位―――这排位子通常到了车厢快满时才有人坐。这种选择是人类特有的安全感造成的。当你选了第一排座位时,坐在背后的人会让你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因为你看不见他们在你背后做什么。特别是一些较为敏感的人,会比较喜欢坐在能够通览全局的靠后的位子。而心理相对健康的人往往在这些事情上表现得无所谓。  
  二、找“顺眼”的人同坐:警惕心理在起作用
  很多人乘车时愿意找看上去“顺眼”的人同坐。人们在初次见到陌生人时都会对其做出基本的评价,心理专家研究认为,产生“第一印象”的时间不超过一秒钟。因此,多数人能很快对同乘的人进行判断,并且选择其中看着“顺眼”的人坐在一起。英国心理学家休斯敦和布尔做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旁边的座位总是空着的。这里“顺眼”并非单指漂亮、有气质等人们从美学角度进行的评价。人们通过对装束、举止等的分析,也会判断出对方是否能对自身造成威胁,以及这种威胁的大小。例如某辆公交上有两个空位,一个旁边是健壮有力的男人,另一个旁边是面慈目善的老太太,显然后者对人造成威胁的可能性比前者低,因此多数人会认为后者比较“顺眼”而选择与其同坐。这是因为人在陌生环境中,自我防御意识会更强。
  三、过分在意座位余温的人:接受能力差
  有些人坐在别人刚刚坐过、尚有余温的座位会很不自在,一些人甚至会站起来,等座位凉了再坐。心理咨询师认为,多数人都不愿意用别人用过的东西,座位上的余温传达给人座位被别人占优过的信息,因此会让人不自在,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但是感到有余温会站起来的情况,说明这些人比较敏感。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缓冲区,以减少外界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敏感的人心理缓冲较小。这些人在生活中一般很难接纳自己,同时也很难接受别人。因此,对于余温这种他人身体留下的信息会十分敏感。  
  四、对手机大声讲话的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我们在乘车时常会看到有些人很大声地对着手机讲话;一些人坐下后把腿伸得很长,还有一些人把包放在旁边的位子占座。周林说,从心理学上看,这些人的行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一般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关心别人的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就习惯了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因此不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这些人不仅在公交上不受人欢迎,他们在生活中也不常去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通常这些人的人际关系也处理得不太好。
  阅读了以上信息后,你是否已经跃跃欲试了呢?下次坐公交车的时候,你就可以从他人选的座位中,也能探知他的想法哦,是不是觉得自己和福尔摩斯一样厉害呀!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网络的利弊,该如何衡量呢?
  • 下一个信息: 心理学告诉你内、外向的优势
  • 相关阅读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夫妻关系失衡是产生乱伦行为的重要诱因
      健康小孩学习好  快乐运动 健康成长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用心理学经营婚姻情感
      如何疗愈考试焦虑  关注孩子成长的时间表
      妻子的举止为何让丈夫厌烦  妻子如何应对疑似出轨的丈夫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