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氧吧 >> 正文

心理氧吧

“瞪”人 源至恐惧心理

2014/5/28 10:31:56 编辑:心灵花园

    Maike好不容易挤进了高校的大门,可他一个学期没读完,就难以读下去了:与人交往时,他心理特别紧张,目光不敢看人,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走路也怀疑别人在看着他、议论他,后来,连有人坐到他旁边,心都“砰砰”地跳,以至课也无法上下去。在申请休学时,班主任怀疑他是心理障碍,把他带进了心理咨询室。 
    他告诉心理医生,上高中时,由于他学习成绩一般,又来自农村,因而老师有些看不起,课堂提问、辅导几乎从没有他的份。他心里很反感老师,认为老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时常用眼睛去“瞪”老师,以泄心头之“恨”。一次,他“瞪”老师时,与老师的目光不期而遇,老师随之走出了教室。“不好,老师看出了我恨他”,他心里一阵紧张,以后他不敢再去“瞪”老师,但眼睛又不听指挥,总是要去瞪,因而,只要见到老师就紧张不安,怕“瞪”老师被发觉而挨骂。后来,又发展到与其他人来往时,也要用眼睛去“瞪”别人,并觉得别人也都知道他在“瞪”人,做出各种反感、不友好,甚至是蔑视他的反应,以致他一与人交往就紧张不安,怕别人怀疑他对人有恶意,尤其是想控制自己不去“瞪”别人时,反而更要去“瞪”,心里也更加不安,只有独处时,他才体会到一种轻松。  
    心理医生肯定地对Maike说,这是一种可以治好的心理障碍,但需要你的配合。首先,你不宜休学,休学后虽然减少了与人交往的烦恼,但这只能保护你的心病,使你越来越害怕与人交往,而且,孤独、前途渺茫等感觉又随之而来,成为你新的苦恼;其次,你要改变应付的方法,变想控制自己不去‘瞪’人,为对这种习惯不理睬、不对抗,任凭他出现和存在,并带着这种意念、忍受着痛苦去做你该做的事,去继续与人交往。因为在人的心理上有一个逆定律,越是不想出现的,就越是会出现,所以你越是想控制自己不去‘瞪’别人,眼睛偏不听指挥而不自觉地要去‘瞪’,如果你能做到不理睬它、不去对抗它的话,慢慢地反而会习以为常;第三,你的苦恼主要来自于你认为别人知道你在‘瞪’别人,对你做出反感、蔑视的反应。我认为这是你自己心中有‘鬼’造成的。你‘瞪’别人后,怕别人知道,特别在意和分析别人的言行,因而把别人有意无意的言行都与你自己联系起来,看成是对你不友好的表示。如你瞪了老师后,老师刚好出教室有事,你就以为是他发现了你瞪他,发现了你恨他。实际上,你眼睛瞬间的活动别人是不会很去注意的,你回去后向你的亲人、朋友做一个调查,看别人是不是看出你在‘瞪’他了?另外,你的心理障碍肯定与你幼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经历有关,你仔细回忆一下,下次我们再详细谈谈,以便能找出你生病的根源。   
    “小时候的事我已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从小父亲对我很严格,动不动就骂我‘不中用’、‘笨脑壳’,常常因为背书或考试而挨骂或遭责打。所以,我从小就胆子小、怕事,尤其是怕父亲。大约8岁多时,一次家里来了两个客人,吃饭时说我额头方的、嘴巴翘翘的,顿时羞得我脸面绯红,放下饭碗就离开了桌子。此后,只要家里来了客人,我都想办法躲开,尤其是不敢与人同桌吃饭,怕被人笑话。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形象,觉得自己确实长相欠佳,感到自卑,性格也越来越内向。初中毕业时,上了中专分数线又因体检不过关而落榜。后来被重点中学录取,我一心想着要考上大学,高一高二比较平静地过了两年,谁知高三时‘瞪’老师又瞪出了毛病。”  
    心理咨询师:“瞪别人这种现象,可能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因为它已在你的大脑里形成了‘条件反射’,但只要你对此不在乎、不理睬、不对抗,逐渐地就会在你心理上淡化而自生自灭。我以为,要治好你的社交恐怖症,最关键的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病态婚姻必须心理治疗
  • 下一个信息: 孕期及产后的心理调适
  • 相关阅读

      想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可以从手的呵护开始  不随便用光照耀人
      去天堂,不去医院  怎样使自己人生不再迷茫
      坚持这些事,你会因此感谢自己(一)  读书是一种享受
      记忆植入不是幻想  幸福啊,你从哪里来?(五)
      幸福啊,你从哪里来?(四)  幸福啊,你从哪里来?(三)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