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书香 >> 正文

心理书香

什么是森田疗法

2014/5/14 9:51:04 编辑:心灵花园

    森田疗法的精神实质 心理咨询
    首先,本文想再次探讨一下森田所说的神经质 (神经症、焦虑障碍)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机制而产生的。
    森田认为,神经质是由于拘泥于 "理应如此"但事实"并非如此"的一些烦琐之事所致。比如说,猫是不会伤人
的,因此并无什么可恐惧的。但有恐猫症的人表现十分烦恼和痛苦。患者想努力克服这种恐怖,矫正自己的心态。但各种努力都无济于事,最终形成强迫观念,产生恶性循环,永远不能摆脱这种痛苦。有的人恐怖恶性气味,有的人为自己的心中不安而痛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要试图摆脱这些恐怖确实是徒劳的。这就像 "相扑大力士与布帘子瓣手腕,没有搞头儿,毫无成效"。关于常人和神经质者的不同,森田有如下记述:
    自古以来,常人总是认真地思考 "将来目的能不能实现?"成为伟人后又能怎么样呢?"、"为什么而活着?"等问题,而且为了生活努力学习,与命运抗争,不断解开人生中的迷茫和困惑,开阔视野,造就一副优秀的人格。意志薄弱者的特点是不知人生充满困惑,当然也就不知烦恼。常人敢于挑战困惑,而神经质者的特点是急功近利,遇到迷茫和困惑感到难受,压根就认为自己不应该遇上这些困惑之事,因此而感到烦恼至极,并且千方百计想试图摆脱这种烦恼。根据我的疗法,让神经质患者平静下来,不要试图摆脱烦恼,不要做些徒劳之事,指导他们练就常人那样的性格品质,肯定效果显著。而对意志薄弱者,森田疗法肯定是投珠于苏、对牛弹琴,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指教他们练就常人那样的性格品质。从这点可以看出神经质有着较大的可塑性。
    以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森田先生所说的神经症的发病机理是,过分强调 "理应如此"的自我,对现实中的自我加以否定,试图做出各种努力想方设法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其结果这种努力 (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的努力)是徒劳的。因此疗法的核心是让其放弃这种努力,让迷茫和困惑之心任它去,只管从事目前应该做的事情,指导其练就优秀的性格品质。
    森田疗法与其他精神疗法的根本不同点是:对患者所说的症状采取不问的态度。也就是说,不以症状作为治疗对象。不洁恐怖的人,因反复洗手使手摩擦起了皮还是想洗。而且表现故作冷静试图让人瞧不出来的样子。赤面恐怖的人试图在人面前不受拘束不怕羞。但这些想法是难以实现的,这是对现实中的自我的否定,这就是我所说的"内心冲突"。肯定地说,脏污了的东西是脏的、厌恶的东西是厌恶的,在人面前就是容易害羞,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如果接受了这些事实,就不会再出现不洁恐怖、赤面恐怖。否则就会出现精神冲突,痛苦不堪。试图排除这种痛苦的努力必然是徒劳无益的。比如说,花是红的,柳是绿的,这是自然的事实,如果承认它,就不会出现痛苦。如果穷思竭虑,试图搞清为什么这样,为什么花不是绿的?柳不是红的?这就是自我烦恼,永远没有答案、永远是徒劳的。这是内心冲突而不是 "事实唯真",是典型的强迫观念。
    森田认为,根据 "事实唯真"这个道理,出现症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放弃 "理想的自我",肯定 "现实的自我",不平不满任它去,有一种既然这样由它去的胸襟。或者面对现实向前看,做出最佳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意并去行动。这就是森田称谓的 "纯真之心"。否则,如果总考虑 "必须如此",这就是 "恶智"。
    早起之前,如果处于 "心情很好,再睡一会儿"和 "可不能懒惰,必须起床"(恶智)的思想矛盾 (冲突)之中,就会怎么也起不来床。"什么也别想,一翻身就爬起来啦"(恶智),这样总是用好的劝说词要求自己,可就是不想起。只有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就会一翻身便起床了。再进一步说,从自我内省来看,只是在那里想 "呼呼睡一觉之后再起床吧"(行动欲望),还是起不了床。只有没有思想矛盾 (冲突)的时候,才会出现最初欲望的起床的行动。假如说,肚子饿了、池中的鱼该喂了、今天有课别忘了等等,如果这些事情浮现在脑渴里,这些行动的欲望就会使你能够迅速起床。在这里就不存在迷惑和冲突。那么,是这种欲望冲动的时候,冲突消失了呢,还是冲突消失了的时候产生了欲望冲动呢?与其说两者皆是,倒不如说二者同时更确切。
    以上叙述的是内心冲突 (困惑)和新的动机 (行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这就是 "不问症状"的理由,也是由新的动机产生 "纯真之心"的根据。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人际关系心理学
  • 下一个信息: 你有多大的发展潜能
  • 相关阅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生活中的好丈夫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兹有心理咨询能帮助你  消费差距取决于消费观
      了解心理需求才能携手前行  心理咨询师谈读书的魅力
      弗洛姆与《爱的艺术》  心理学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