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书香 >> 正文

心理书香

“恐归族”:过年想回家又怕烦恼

2014/5/14 9:59:15 编辑:心灵花园

    春节不仅是民俗约定的欢乐,也为人格展示和人际交往提供了充分机会。心理专家提醒大家,谨防过节消极心理的表达,不要让人格的缺点影响阖家欢乐。
    烦恼一 过年该回谁家?
    春节日益临近,年味儿越来越浓,一些80后夫妻却还在为去谁家过年犯难。赵弥弥和老公已经争吵了快一个月了,还没有结果。老公坚持除夕、初一去他家,赵弥弥想男女平等,自己父母为什么要冷冷清清地过年,觉得结婚没意思。网上,关于80后夫妻回谁家过年的话题,也成了近期热点。
    竞争型解决之道:在关怀中感受他人的善意
    “回谁家过年?”这道选择题背后,有爸妈的期待、儿女的孝心,甚至还有男人的面子。多数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组成小家庭后常常会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兼顾对方感受。尤其不少男方父母认为依照传统,妻子应该从夫居,大年三十必须跟着回家过年。
    其实,现在养育一个女儿和养育儿子的成本是一样的,再强调男人本位,自然会让女方心理失衡,感到自己和家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过别人,在小家说话算数。守着自己的孩子过年,自然其乐融融。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优势和不足。过节是相互增进感情而不是进行人际比较的时机,亲情与关怀,能让人们更加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从而学会热爱和宽容。
    一些网友的“支招”还不错,80后夫妻可以借鉴。方案一:轮流坐庄,今年男方家,明年女方家;方案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新年过半,再回小家;方案三:你家俺家,合成一家,把双方老人都接到自己家里大团圆。
    烦恼二 租个朋友回家?
    对单身族来说,回家最大的烦恼就是不断有人要帮你介绍对象。为了逃避父母的殷切期望和亲朋好友的追问,单身群体中颇为流行一个办法――租个女友(男友)回家过年。
    “租友”的费用按日薪算,差异比较大,一天300元、500元、1000元的都有。白领小刘年前开出的条件是:35岁以下,身高1.75米以上,为人厚道、真诚,作为临时男友能充分体谅女方难处,不乘人之危。租期为大年三十至大年初四,每日租金300元。事后各奔东西,绝不再提及此事。
    焦虑型解决之道:父母别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子女身上
    “租友”回家,不明就里的父母自然喜笑颜开,全家团圆祥和。许多父母看到邻居、同事的子女结婚、生子,而自己的孩子虽然也很优秀,却高不成低不就,就会感觉没有面子,盼着子女能早结良缘。子女的年龄越大,父母的这种希望越强烈,对此事也越敏感。
    俗话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如果父母过度在意这件事,子女被迫回家“秀”恋爱,有可能让亲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可信,助长了人际关系的虚伪性。在这种临时性的“恋爱”活动中,还很容易产生不可预知的麻烦或后果,甚至带来伤害。
    烦恼三 很努力但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春节临近,小齐不仅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快乐,反而越来越压抑、狂躁。小齐今年大一,在外地上大学,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他早就盼望回家过年了。小齐买好火车票,兴致勃勃地给父母打电话。父亲听到他的某一门成绩为85分后,就不高兴了,说,“你这个成绩不行,知道现在就业多困难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后的多天里,父母一直给他讲要有危机感、要竞争、要争第一、上大学不是进保险箱等等大道理,根本不关心小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要。小齐内心觉得很压抑,害怕回到家后父母还要继续给他“上课”。
    挑剔型解决之道:不要在节日讨论令人有压力的话题
    一个焦虑的人,容易对自己不自信、对他人也不信任,遇到事情爱紧张。这样的父母,对独生子最不放心,期望也最高。过节见到孩子回来了,就开始通过唠叨来表达自身的焦虑。具有这种不健康人格的人,越是到了节日,越容易提起令人有压力的话题。这不是因为他们故意让人不高兴,而是过节时他们兴致很高,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真实的想法。虽然听者感觉心情压抑和沮丧,而他们自己却可能觉得讲话很有教育意义,这个节日没白过。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心理专家:乙肝病人如何心理解压
  • 下一个信息: 男士须知的十大健康投资
  • 相关阅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生活中的好丈夫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兹有心理咨询能帮助你  消费差距取决于消费观
      了解心理需求才能携手前行  心理咨询师谈读书的魅力
      弗洛姆与《爱的艺术》  心理学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