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书香 >> 正文

心理书香

异装癖的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

2014/5/14 9:57:28 编辑:心灵花园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这座城市的易装皇后是蒂蒂·冯·特兰普(Titti Von Tramp),人称“男爵夫人”。他一身古铜色,肌肤用蜡褪了毛,穿着细高跟,身高近7英尺(2.13米),望之俨然雕塑。他戴着彩色蛤蟆镜,一头银白色的长发。任何一个夜晚,你都能在城里的某家酒吧找到冯·特兰普——挺着丰满的胸部,噘着涂成紫红色的嘴唇,供众多仰慕者拍照。有时,他也会盯上个把阿尔斯特来的生意人,伸出一根修长有力的手指,划过他的面颊,一边看着对方面红耳赤,一边说着“收成不错”。
    在许多人看来,“异装癖者 ”(trans-vestite)是极具个性的人物:他们带有娱乐性,大都是男同性恋者,生理上是男性,外表却极尽女性的妩媚。然而,像任何其他人类群体一样,异装癖者也多种多样,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将他们的少数派身份展现在易装表演上,并从中获取报酬。对于比较低调的易装癖者来说,镁光灯从来就不值得向往。此外,易装癖者之所以穿上异性的服装、模仿异性的举止,心理动机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易装,只是人类诸多性别倒错行为(cross gender behavior)中的一种。
    研究人员观察了易性现象(transs-exuality,又称性别转换欲,指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反)的诸多形式,探讨了他们的生物、心理和文化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对研究中呈现的个体差异感到震惊。许多科学家相信,这种惊人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有助于他们揭示生理性别(sex)、心理性别(gender)和性取向(sex orientation)之间的微妙关系。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三个特质在某些人身上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相互匹配,科学家才充分意识到三者的相对独立性。
    心理性别vs生理性别
    心理性别、生理性别和性取向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三种变量。
    这三个变量在易性现象的研究中处于核心位置,而生理性别或许是三者中最为简单直接的一个。我们体内都有一套性染色体,它决定我们是基因雄性(XY)还是基因雌性(XX)。当然,染色体性别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最近有传闻说,奥运长跑选手卡斯特尔·赛门亚(Caster Semenya)基因异常,虽然是女儿身,却有着堪比男性的力量。许多遗传性障碍能让性染色体出现“缺失”或者“冗余”的现象(比如,XYY的染色体),从而导致婴儿先天缺陷,出现外阴性别不明。但大体来说,科学家在研究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也就是临床术语中“易性”)时,会排除染色体异常或身体异常的个体,像赛门亚这样的情况是不予考虑的。他们所谓的“易性人”,指的是染色体正常、在生理上具有明确性别、但在心理上觉得自己属于异性的个体。
    说到这儿,我们就来看看“心理性别”的概念,它和“生理性别”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心理性别也叫“性别认同”,是指人们对自己是“男人”还是“女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理(遗传)上是男性的人,性别认同也是男性;生理上是女性的人,性别认同也是女性。然而,当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不相符时,当事人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性别焦虑 ”(gender dysphoria)。而这种持续的负面情绪正是许多易性人接受变性手术(sex reassignment surgery)的原因之一。
    与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相关的第三个变量是性取向。一般来说,生理上的男性会被生理上的女性所吸引,反之亦然。但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同性恋和双性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类型非常广泛,完全打破了人们刻板的成见,其中既包含女人味十足的女同性恋者,也包含肌肉健硕的男同性恋者。这些事实说明,性取向是独立于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的特质。在此,我们需要指出一点,即同性恋并非易性行为——一般来说,同性恋男子并不想变成女人。或者说,易性人可能是同性恋,也可能是异性恋。
    一旦区分了这三个相互关联却又相互独立的概念,科学家就能更好地理解易性现象了。美国心理学会将“易性”定义为“强烈"而持续的性别认同倒错,以及对自身生理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大地也有情绪场
  • 下一个信息: 心理专家认为桌游有助于释放压力
  • 相关阅读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生活中的好丈夫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兹有心理咨询能帮助你  消费差距取决于消费观
      了解心理需求才能携手前行  心理咨询师谈读书的魅力
      弗洛姆与《爱的艺术》  心理学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