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教育

教他阅读,才是最好的礼物

2015/7/31 13:44:51 编辑:心灵花园

  爱读书是一个人终身的幸运。越早开始亲子阅读,孩子的语言发展就越早,而且会一生都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如果上学后孩子才开始接触书籍,由于课本是以学习工具的严肃面孔出现,和考试联系在一起,孩子对书就会产生负面的情感反应。而在幼儿时期就常常和书愉快交流的孩子,也会对学习抱有积极轻松的心态。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小小孩特别喜欢互动,这也是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当豆豆妈读到:“兔兔蹦、兔兔跳”时,豆豆总是指着书里的兔子说:“它蹦了!它跳了!”而且说得一次比一次清楚。妈妈每次都会鼓励她:“豆豆说对了!你看兔兔跳得多远呀!”
  幼儿和老人有一个类似之处,生活需要规律和仪式感,所以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安排在固定时间。睡前是亲子阅读的最佳时间,亲密温馨的时光,会让孩子安静下来,带着美好的感觉进入梦乡。规律和仪式感还体现在,幼儿经常喜欢睡前父母给他们讲同一个故事。
  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重复性故事是辅助孩子入睡的最佳手段,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很好途径。“给孩子讲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个故事起码要重复5~6遍,甚至可以一周讲一个故事。”重复的频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作相应调整,越小的孩子重复率应该越高。
  成长中的孩子呼吸和心跳都不稳定,有规律的生活,重复性的讲述,可以增进孩子呼吸与心跳的和谐,而只有当孩子调整好呼吸和心跳时,才能进行智性思考,也更容易接受故事内容的滋养。”
  约定时间,互相遵守
  “听故事时,孩子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如果妈妈在幽暗的环境中讲,孩子会根据妈妈说的每一句话,结合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体验,在脑海中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画面,这其实比识字或被一幅别人创作的图画束缚住更重要、更有意义。这种‘内心图景’对于儿童心灵和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上学的孩子有更强的自主意识,会缠着家长“再读最后一段”。建议父母,开始每天睡前故事之前,要注意跟孩子约定时间,互相遵守。教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愿望,学会等待。
  另外,提醒父母们,不要说穿故事的意义。“故事的意义很多时候不是一眼就看出来的,尤其对于《格林童话》这类民间故事,是几千年古老智慧的积累,其人物和情节都具有隐藏的象征意义。成人由于受社会阅历的影响,已经不能很好地理解了。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透明的,他们虽然说不出口,但会本能地从故事里汲取养分。这些养分会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灵,给孩子一生精神上的支持和引领。”
  针对不同年龄段讲故事方法各异
  家长也可以自己编故事,只要故事内容美好、友善、温暖,并不需要法则和意义,也不要求与真实生活一样,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
  多大的孩子就不需要父母的睡前故事了呢?“按照人的生理发展,一直到12岁听觉的接受程度都高于视觉。所以,父母可以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到12岁!”
  爱孩子,每天给他们温柔的5分钟
  在中国,听父母讲睡前故事的孩子有多少呢?六一前夕,在意大利大使馆的文化剧场举办了一场“100个女孩子的读书会”,庆祝一套意大利的勇敢女孩子系列图书出版。
  有一个女孩说:“爸爸妈妈很忙,我不打扰他们,我自己读!。我自己能读好多书了!”
  真让人感慨!大人的事情难道永远比跟孩子分享哪怕5分钟更重要吗?也有一些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出差,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其实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生活本身就是充满了取舍,这需要父母们自己去权衡。
  如何为孩子创编故事
  澳大利亚的资深幼儿教师苏珊·佩罗(Susan Perrow)告诉我们——
  1.快乐的结局
  给孩子希望,他们还在成长,内心需要希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孩子远离媒体,因为媒体中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孩子的心智不够强壮,还不能承受像地震那样的景象。
  2.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年幼的孩子是通过模仿动作来学习,你会发现经典故事中,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
  3.所有的故事都有开头、过程和结尾
  如果要给一个2~3岁的孩子创编故事,则故事要短,要有韵律;大一点的孩子可多一些过程。
  所有的故事都有治疗或治愈的潜力。
  澳大利亚的资深幼儿教师苏珊·佩罗认为——凡是有助于恢复失去的平衡、或者重新获得整体感的故事,都是“治疗故事”。给孩子讲“治疗故事”,能够让孩子的行为或状态重返平衡。如果一个故事让人发笑,笑的人就得到了治疗。如果一个故事使人哭泣,同样也具有治疗的效果。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怎样聪明的教育孩子?
  • 下一个信息: 和孩子分房睡觉,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 相关阅读

      来自原生家庭的诉求模式  夫妻关系失衡是产生乱伦行为的重要诱因
      健康小孩学习好  快乐运动 健康成长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用心理学经营婚姻情感
      如何疗愈考试焦虑  关注孩子成长的时间表
      妻子的举止为何让丈夫厌烦  妻子如何应对疑似出轨的丈夫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