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教育

爸爸对儿童心里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5/5/4 11:39:28 编辑:心灵花园

  客体关系理论,强调了妈妈对于婴儿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两岁以内,婴儿的心理发展。 
  那么,爸爸对于婴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样的重要功能呢?
  父亲的职能:
  1、扩大孩子的认知,让婴儿发现在妈妈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那个人叫做“爸爸”,促进孩子探索在妈妈之外的更广阔的外部空间。形象地说,妈妈是一棵树,爸爸是另外一棵树,孩子最开始,在妈妈这棵树下面转圈,半径逐渐扩大,婴儿会发现,在妈妈之外不远处,还有另外一棵树,然后就到爸爸这棵树底下转圈,直到他发现更远处还有一些树,那些树就是幼儿园的小伙伴们,后来就是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中打交道的同事和朋友。爸爸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中继站”的作用。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缺少了爸爸的“中继作用”,让孩子离开妈妈,直接跟社会他人打交道,这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就比较高一些,实现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或者,形象地说,妈妈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级助推火箭”,爸爸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二级助推火箭”,当妈妈推动孩子成长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级助推火箭要及时脱落,第二级助推火箭要及时点火,接管过来,继续把孩子推进到更高的高度。
  2、妈妈是“以婴儿为中心”,爸爸却代表着社会规则,让婴儿学习和适应“以社会他人为中心”。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妈妈总是“共情”、“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及时响应”孩子的,这有利于孩子形成“无所不能感”、“幸福感”、“对他人的基本信任”、“自信”、“自尊”等心理品质。而爸爸对孩子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代表着社会他人,当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他人的要求时,爸爸就给予鼓励和奖励,这样会促进孩子在母爱的基础上,在自我中心的同时,去学会扮演妈妈的角色,共情他人,学会对他人的尊重,适应社会,“在尊重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最终形成“人人平等”行为价值观。
  3、爸爸的存在,有利于切开妈妈与孩子之间所形成的“封闭的二人关系”,使之走向“开放的三人关系”,促进“分离-个体化”的发展,促使婴儿进入俄狄浦斯期发展阶段。
  4、促进婴儿性身份的自我识别和性角色的认同,男孩认同父亲,能够站在父亲的“男人角度”去看待妈妈,这时,妈妈不再是幼年的母亲,而是变成了一个“女人”。女孩与爸爸之间形成和发展“异性相吸”的互动关系。
  5、爸爸与妈妈之间的差异性,给婴儿的个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婴儿有勇气表达他自己与爸爸和妈妈都不同的第三种声音,促进婴儿发展和形成自我同一性。当孩子看到爸爸和妈妈之间存在差异性,并且可以互补、合作、协商、和平共处时,孩子就会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存在差异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赏的。这会促使孩子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
  当前社会,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忙着在外面奔波,经常是没有时间回家去照看孩子,妈妈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而妈妈在家往往是“女皇”,是“独裁者”,即使爸爸在家,也往往是一个被妈妈“阉割了的男人”。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往往是缺少父爱的。由于父爱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婴儿心理发展出现问题。
  常见的问题:
  1、爸爸经常不在家,或者,离异家庭,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只与妈妈打交道,跟妈妈之间形成“封闭的二人关系”,相互之间界线不清,互相控制,纠缠不清,不利于孩子个体化、社会化的形成。
  2、  爸爸虽然在家,但是,爸爸是一个“窝囊废”,被妈妈骂得狗血喷头,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压根儿没有任何威信和地位,影响孩子性心理的发展。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男孩,不会去认同父亲,而是去认同母亲,个性会出现“女性化”倾向,甚至将来有可能会出现“易性癖”问题或“同性恋”。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女孩,会对男人失去信心,认同妈妈,将来变成女强人,贬低男人,终生不嫁,痛苦地感慨“天下无男人!”
  建议:
  1、  爸爸要经常回家照看孩子,充分发挥爸爸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爸爸作为“第三者”,切开妈妈与孩子之间形成的“封闭的二人关系”,促进孩子向“俄狄浦斯期的三人关系”发展;
  2、  在孩子面前,妈妈要给爸爸“夫妻平等”的地位和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发展跟爸爸之间的“社会关系”,促进孩子社会化;妈妈不要在孩子面前总是批评和指责爸爸,而是要用欣赏的眼光肯定爸爸的作用与优点;不要把夫妻矛盾转嫁到孩子头上,妈妈拉着孩子,建立统一战线,去反抗父亲。
  3、爸爸和妈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要有性别的差异性,还有个性上的差异性,发展孩子的性别意识,促进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夫妻相互尊重夫妻之间的差异性,协商与合作,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的、独立自主的、尊重差异性”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个体化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4、离异家庭,妈妈自己带孩子,身边没有爸爸,这时,建议妈妈最好能够给孩子找一个“爸爸”,这个爸爸是亲生父亲的“替身演员”,比如,孩子的舅舅,继父,邻居退休的老爷爷,小学男老师,……等,这样可以在心理上承担孩子心中“爸爸”的职能,以便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5、建议心理咨询公司,针对“缺失爸爸的家庭”,提供“好爸爸服务”。心理咨询公司对男性心理咨询师进行“如何做一个好爸爸”的心理专业培训,经过培训之后的“好爸爸”可以在周末的时间,带领离异家庭里的孩子们一起活动,游泳、爬山、奔跑、在草地上打滚……,我相信,如果心理咨询公司开办这项新业务的话,将来肯定会很火的!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与孩子共情,进入奇幻的世界(五)
  • 下一个信息: 宝宝的好性格该如何塑造
  • 相关阅读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童年受虐形成的心理伤害
      儿童期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  早期性教育让孩子学会尊重“隐私”
      引导孩子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  利用沟通解除父母的控制
      小孩子还是不要带手机去上学了  心理学改变家庭关系
      孩子出生的意义探讨(二)  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是给你自己自由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